1000-1500元進階頭戴式耳機推薦榜

影音電子 耳機 進階級有線耳機(頭戴式)
头戴式耳机重成本和技术积累,千元以上市场注定只是传统大牌间的博弈。

1. Hifiman HE-400i頭戴式耳機¥759

HE400i抗阻為35歐姆,靈敏度則是93dB,需要搭配較好的前端才能完全挖掘其潛力。聲音方麵,HE400i的中頻和低頻聽感柔和,豐富的層次感優於大部分動圈耳機,體現了平板振膜耳機的優勢,同樣是均衡且極具性價比的選擇。
Hifiman HE-400i頭戴式耳機
高性价比平板振膜耳机
音質
★★★★★
舒適性
★★★★☆
材質做工
★★★★★

如果對國內品牌耳機的印象還停留在“聽個響”階段,那麼對它們來說是不公平的。作為國內耳機品牌的代表之一,HIFIMAN的兩款耳機HE400S和HE400i,就以88分在美國《消費者報告》中並列排名頭戴式有線耳機第二,而排名這兩款耳機之後的,不乏寶華韋健、鐵三角和索尼等大廠產品。 

HIFIMAN創始人邊仿是一位頗有名氣的HiFi發燒友,曾受出版社邀請寫過隨身聽和耳機類書籍。2005年,邊仿創立HIFIMAN。而讓HIFIMAN名聲大噪的,是其2009年推出的全球首款便攜式HiFi播放器HM801,結束了那個HiFi設備過於龐大、隨身MP3又音質不佳的年代。知名外國媒體《連線》雜誌甚至貶低iPod,而稱讚HM801是“為極客們做的王者產品”。 

在耳機領域,HIFIMAN是平板振膜耳機代表品牌之一,旗艦產品HE1000麵世不久便斬獲2015年美國洛基山音響展金獎,與其比肩的則是位列神壇的STAX SR-009及森海塞爾HD800;前作HE-6更是首次讓最知名HiFi媒體之一的InnerFidelity,認為是躋身世界級耳機行列的中國品牌產品。 

而平板振膜技術是由雅馬哈在上世紀70年代普及的,該技術振膜為薄得透明的薄膜,取代了傳統動圈單元上較重較硬的喇叭振盆,磁鐵位於一側或兩側;平麵的音圈則嵌入輕薄的振膜裏,可通過磁力更均勻地分布驅動力。這樣一來,平板振膜所接受的信號更準確,失真更少,細節也更多。 

HIFIMAN頭戴式耳機幾乎都采用平板振膜,頂級型號往往采用單獨的英文命名,如SHANGRI-LA、SUSVARA等;次頂級為HE1000係列和大部分Edition型號(Edition S除外),有HE1000、HE1000 V2和Edition X V2等;中高端型號以HE6和HE5開頭,包括HE6se、HE560及HE 5LE等;HE400係列則最為低端,主打2000元上下的高性價比易驅動平板耳機。 

HE400S和HE400i分別是HE400係列第三、第二代產品,售價為1799元和1299元。其中,HE400S除了在美國《消費者報告》排名第二,還是發燒天書The Absolute Sound 2015年度頭戴式耳機的獲獎產品、2016年發燒耳機編輯選擇獎,以及英國雜誌Hi-Fi+評選的2015年度最佳發燒耳機。

 HE400S和HE400i的外觀相似,均為開放式設計,包耳式耳罩為全棉材質,佩戴舒適但比較吸灰,頭梁類似STAX的“雙層”頭帶設計,大麵積的皮質可調節頭梁受力均衡且柔軟舒適。不過HE400S和HE400i重量均超過350g,與競品相比頗有分量。二者主要不同之處在於腔體顏色,HE400S為銀灰色,HE400i則為黑紫色。此外,HE400S相比HE400i更容易被手機驅動,抗阻為22歐姆,靈敏度為98dB,HE400i則是35歐姆和93dB。因此HE400i如果搭配不錯的播放器或聲卡作為音源,更能發揮出大部分實力。 

實際聽感方麵,HE400S沒有明顯偏向性,整體均衡自然,在其價位上並不多見且難得。不論是HIFIMAN一貫擅長的流行人聲還是古典音樂,在HE400S上都非常耐聽,適合各種曲風都有涉獵的用戶作為日常聆聽選擇。而HE400i的中頻和低頻聽感柔和,豐富的層次感優於大部分動圈耳機,體現了平板振膜耳機的優勢,同樣是均衡且極具性價比的選擇,隻不過在前端的投入上較HE400S要大一些。

2. 拜雅 DT990頭戴式耳機¥1,499

拜亞動力三劍客之一,推向市場已有多年,備受發燒友喜愛。聲音方麵,DT990的開放式設計具有良好空間感,低頻量感足,中頻細致自然。
拜雅 DT990頭戴式耳機
拜亚经典之作,低频量足中频细腻
音質
★★★★★
舒適性
★★★★☆
材質做工
★★★★☆

當拜雅(beyerdynami)的耳機DT48於1937年問世時,“耳機”(headphone)一詞還不存在,品牌因此被尊稱為耳機之父。隨後的時間裏,拜雅還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副四聲道耳機DT204,以及第一副靜電耳機ET1000。其經典產品DT880/DT990和T1,也曾引領了耳機發展的潮流,品牌有著深厚的技術積澱。 

拜雅的頭戴式耳機眾多,在1000~2000元區間擁有多達7款產品,其中包括經典DT係列的DT1350、DT990 PRO、DT990、DT880 PRO、DT880和DT770 PRO,以及主打個性化定製的CUSTOM ONE PRO PLUS。 

如果你是耳機發燒友,一定不會對拜雅的三劍客——DT990、DT880和DT770感到陌生。作為拜雅頭戴式耳機最經典的三個型號,它們已被推向市場多年,針對消費者的需求不斷進行外觀和調音方麵的升級,並且均為德國製造,品質極有保證。目前在售的DT990 PRO、DT990、DT880 PRO、DT880和DT770 PRO,價格在1100~1900元之間。其中PRO版本定位為監聽耳機,強調對音樂的準確還原,不加入任何調音。 

具體參數上,DT990 PRO和DT880 PRO抗阻均為250歐姆,DT990、DT880和DT770 PRO則都有32/250/600或32/80/250三種抗阻可選,並且這5款耳機的靈敏度多是96dB(DT990 PRO為90dB)。因此如果使用手機作為前端,最好選擇32歐姆抗阻版本。此外,這5款耳機都為包耳式設計,可接入3.5mm和6.35mm兩種耳機接口;主要不同在於DT990(PRO)為開放式,DT880(PRO)為半開放,DT770 PRO則是密閉式。聲音方麵,PRO版本均可準確還原音樂,解析力強,聲音平滑自然;而DT990的開放式設計具有良好空間感,低頻量感足,中頻細致自然;DT880則三頻均衡,對純音樂和古典音樂的回放極為出色。 

DT1350相對於前麵5款耳機定位更高,售價為1959元。其采用了拜雅經典的特斯拉單元技術,這種技術多見於拜亞動力T1等高端型號耳機,可使耳機解析力更強,失真更低。與DT990等5款耳機不同,DT1350還采用了可折疊和貼耳式設計,更便攜。同時其有32和80歐姆兩種抗阻版本可選,靈敏度為109dB,能輕易被手機驅動。而在聲音方麵,DT1350提供了參考級的音質水準,三頻均衡,解析力高,無論是女聲獨唱還是大編製古典曲目都表現得遊刃有餘。 

主打個性化定製的CUSTOM ONE PRO PLUS則為1599元,時尚的外觀更適合出街佩戴,並且有16片不同風格的可更換外殼。同時,其個性化也體現在聲音上,具有四擋可調節低音,輕鬆聽感及重低音愛好者都能滿足,適合各種音樂都會聽的消費者。此外,CUSTOM ONE PRO PLUS抗阻為16歐姆,靈敏度為96dB,支持線控和麥克風功能,非常適合在手機上使用。不過其采用包耳式設計及厚實的皮質耳墊,在夏天使用時極為悶熱。

3. 鐵三角ATH-M50x頭戴式監聽耳機¥1,199

出於自身“監聽”的定位,M50x在隔音方麵比較出色,不過同時也有夾頭感太強的缺陷。其在聲音方麵的關鍵詞則是“均衡”、“幹淨”,這是監聽所需要的,但整體風格並不討好消費者。
鐵三角ATH-M50x頭戴式監聽耳機
隔音效果出色,声音还原准确
音質
★★★★☆
舒適性
★★★★☆
材質做工
★★★★★

鐵三角耳機是簡約細膩的日係風代表,原木腔體配合對亞洲女聲的塑造更是贏得了“鐵味”和“女毒”的稱號。此外,鐵三角的高端耳機多加入原木材料,打磨上漆做工一流,品牌在耳機發燒友圈中被稱為“家具廠”。 

在1000~2000元區間,鐵三角布局的產品最多,達到7款,主要涉及針對錄音室監聽市場推出的M係列,為手機設計的配備麥克風線控的WS係列,小尺寸頭戴耳機顏值擔當ES係列。但這7款耳機的抗阻較大,均在35歐姆及以上,需要較好的前端設備才能將它們的潛力完全挖掘,手機不易驅動。所有產品中,最具實力且最為發燒友所熟知的便是MSR7“陌生人妻”(拚音首字母和諧音),及其平衡版本MSR7b,二者分別是VGP 2015和2017年的獲獎型號。 

MSR7、MSR7b售價分別為1580元和1880元,均屬於M係列,SR為Sound Reality的縮寫,表示為高解析耳機。其中,MSR7是為鐵三角成立40周年推出的重磅產品,並且在“7”這個數字上,鐵三角也誕生過眾多經典型號,如CM7、EC7等,可見鐵三角對MSR7寄予的厚望。 

MSR7外形與索尼MDR-1係列極為相似,同時頭梁及耳罩皮革柔軟度出色,整體佩戴舒適感優秀。而它最大的亮點,在於采用了全新設計的兩層鋁鎂合金腔體,官方宣稱可以更好地控製氣流,改善音質。其它方麵,MSR7抗阻為35歐姆,靈敏度100dB,在鐵三角1000~2000元價位耳機中比較容易被驅動。 

MSR7有著極強的解析力,調音是鐵三角一貫的偏高頻解析力及中高頻密度的風格。其低頻下潛較深,量感適中,中頻人聲飽滿,動態範圍較寬,高頻解析力出色且略有拔高。整體而言,MSR7更適合流行及人聲曲目。 

MSR7b是鐵三角順應4.4mm平衡連接推出的產品,搭配4.4mm平衡連接線是其與MSR7的最主要區別,型號中“b”代表balance。此外,MSR7b相比MSR7輕約50g,抗阻為36歐姆,靈敏度101dB,易驅動程度與MSR7差不多。其它方麵,MSR7b與MSR7保持一致。MSR7b整體聲音表現也與MSR7相差無幾,不過在換上4.4mm平衡線後,聲音分離度更好,人聲更立體。 

M50x和M60x都屬於監聽耳機M係列,前者根據顏色不同而價格不同,白、黑、藍色的價格分別為1199、1299和1399元,但不同顏色在配置及參數等方麵並無區別;M60x則為1780元。這兩款耳機出於自身“監聽”的定位,在隔音方麵比較出色,不過也有夾頭感太強的缺陷。M50x和M60x在聲音方麵的關鍵詞則是“均衡”、“幹淨”,這是監聽所需要的,但整體風格並不討好大部分消費者。 

WS770is和WS1100is售價分別為1099和1699元,所屬的WS係列與其它係列最大不同在於配備麥克風線控,專為手機設計。不過這兩款耳機抗阻均達到38歐姆,靈敏度都為100dB,並不太容易被手機驅動。實際聽感也能反映出來,WS770is和WS1100is素質均不如以上提到的M係列型號,53mm大單元也沒有為這兩款耳機帶來更好的動態範圍。 

ES770H售價為1760元,屬於ES係列,該係列鏡麵金屬腔體的設計是鐵三角千元產品裏最精致時尚的。而ES770H與鐵三角一貫“女毒”的調音風格不同,其中低頻表現更多,在演繹男聲曲目時會有更好的表現。不過ES770H的抗阻高達60歐姆,需要更好的前端設備才能驅動。

4. 拜雅 DT880頭戴式耳機¥1,599

拜雅 DT880頭戴式耳機
音質
★★★★★
舒適性
★★★★☆
材質做工
★★★★☆

當拜雅(beyerdynami)的耳機DT48於1937年問世時,“耳機”(headphone)一詞還不存在,品牌因此被尊稱為耳機之父。隨後的時間裏,拜雅還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副四聲道耳機DT204,以及第一副靜電耳機ET1000。其經典產品DT880/DT990和T1,也曾引領了耳機發展的潮流,品牌有著深厚的技術積澱。 

拜雅的頭戴式耳機眾多,在1000~2000元區間擁有多達7款產品,其中包括經典DT係列的DT1350、DT990 PRO、DT990、DT880 PRO、DT880和DT770 PRO,以及主打個性化定製的CUSTOM ONE PRO PLUS。 

如果你是耳機發燒友,一定不會對拜雅的三劍客——DT990、DT880和DT770感到陌生。作為拜雅頭戴式耳機最經典的三個型號,它們已被推向市場多年,針對消費者的需求不斷進行外觀和調音方麵的升級,並且均為德國製造,品質極有保證。目前在售的DT990 PRO、DT990、DT880 PRO、DT880和DT770 PRO,價格在1100~1900元之間。其中PRO版本定位為監聽耳機,強調對音樂的準確還原,不加入任何調音。 

具體參數上,DT990 PRO和DT880 PRO抗阻均為250歐姆,DT990、DT880和DT770 PRO則都有32/250/600或32/80/250三種抗阻可選,並且這5款耳機的靈敏度多是96dB(DT990 PRO為90dB)。因此如果使用手機作為前端,最好選擇32歐姆抗阻版本。此外,這5款耳機都為包耳式設計,可接入3.5mm和6.35mm兩種耳機接口;主要不同在於DT990(PRO)為開放式,DT880(PRO)為半開放,DT770 PRO則是密閉式。聲音方麵,PRO版本均可準確還原音樂,解析力強,聲音平滑自然;而DT990的開放式設計具有良好空間感,低頻量感足,中頻細致自然;DT880則三頻均衡,對純音樂和古典音樂的回放極為出色。 

DT1350相對於前麵5款耳機定位更高,售價為1959元。其采用了拜雅經典的特斯拉單元技術,這種技術多見於拜亞動力T1等高端型號耳機,可使耳機解析力更強,失真更低。與DT990等5款耳機不同,DT1350還采用了可折疊和貼耳式設計,更便攜。同時其有32和80歐姆兩種抗阻版本可選,靈敏度為109dB,能輕易被手機驅動。而在聲音方麵,DT1350提供了參考級的音質水準,三頻均衡,解析力高,無論是女聲獨唱還是大編製古典曲目都表現得遊刃有餘。 

主打個性化定製的CUSTOM ONE PRO PLUS則為1599元,時尚的外觀更適合出街佩戴,並且有16片不同風格的可更換外殼。同時,其個性化也體現在聲音上,具有四擋可調節低音,輕鬆聽感及重低音愛好者都能滿足,適合各種音樂都會聽的消費者。此外,CUSTOM ONE PRO PLUS抗阻為16歐姆,靈敏度為96dB,支持線控和麥克風功能,非常適合在手機上使用。不過其采用包耳式設計及厚實的皮質耳墊,在夏天使用時極為悶熱。

5. GRADO/歌德SR125e頭戴式耳機¥1,499

GRADO/歌德SR125e頭戴式耳機
音質
★★★★★
舒適性
★★★★★
材質做工
★★★★☆

相比於耳塞式耳機,頭戴式耳機雖然在攜帶上不太方便,但其有著較大的驅動單元,音質好,且不深入耳道,不易造成聽力損傷、引起細菌感染,為不少消費者所青睞。 

而在價位上,1000~2000元作為進階級頭戴式耳機的預算更合理。一方麵該價位耳機相比1000元以下耳機普遍有較大提升,另一方麵2000元以上耳機雖然有不少經典之作,但完全挖掘它們的潛力需要購買較為昂貴的前端設備,對從入門過渡到進階的消費者來說並不友好。 

在1000~2000元價位上,歌德布局的兩款產品SR225e和SR125e均有極強競爭力,在美國《消費者報告》中分別排名頭戴式立體聲耳機第二和第五名,而偶爾下探到1000~2000元區間的歌德SR325e更是以91分雄踞所有耳機第一。 

歌德誕生於1953年,此時在蒂凡尼有多年製表經驗的Joseph Grado開始製作唱機配件,他利用以前的製表工具製作了第一個歌德產品:LP唱頭,該產品隨後在市場上收獲出色的口碑,從此開啟品牌傳奇。但隨著唱頭逐漸退出曆史舞台,歌德從九十年代開始將重心轉向耳機產品。其頭戴式耳機都有著標誌性的外觀,耳機線粗大,耳機腔體較厚,通過一根“天線”與頭梁連接,被稱為天線寶寶造型。此外,大部分歌德耳機一直由手工製作,產品做工粗獷,精細程度與其它大廠相比略有差距。 

歌德是一家家族式企業,2013年第三代掌門人Jonathan Grado上任。隨著Jonathan Grado的到來,2014年6月,歌德宣布將所有型號的i後綴改為e後綴。相比i後綴,e後綴型號采用全新的紅色單元(僅旗艦型號GS2000e和PS2000e為藍紫色),中頻更為濃鬱,並且靈敏度由98dB提升到99.8dB,插頭從6.35mm改成3.5mm小插頭。顯而易見,歌德希望它們的耳機能更容易被手機推動,這也符合當下用戶的使用習慣。 

歌德的耳機主要分為Prestige、Reference、Statement和Professional等幾個係列,除了定位最低端的Prestige係列,其它係列均大量采用木質外殼。SR325e、SR225e和SR125e都屬於Prestige係列,產品定位高低以數字大小區分。其中SR225e和SR125e分別為1799元和1399元,厚厚的腔體外殼為塑料材質,被發燒友稱為“塑料桶”;SR325e則為2699元,碰上電商活動經常能以2000元以內的價格入手,采用鋁合金材質腔體,是“金屬桶”,整體質感更高。 

SR325e、SR225e和SR125e的大部分配置相同,靈敏度為99.8dB,抗阻32歐姆,采用開放式設計,耳罩為貼耳式。並且歌德頭戴式耳機使用了較為特別的空心軟海綿,彈性一般,稍有記憶性,表麵手感較澀,天氣不熱時舒適度不錯,壓迫感不強,但耐久性一般,遇汗水易老化。聲音方麵,SR225e低頻清晰結實,量感適中,中頻人聲清晰,高頻不僅延展出色,解析力和信息量也很到位;而SR125e低頻相比SR225e量感更足,中頻更濃但不夠細膩,整體三頻還算均衡。 

作為“金屬桶”的SR325e,相比SR225e和SR125e解析力進一步提升,低頻比SR125e量更多,質感更好,中頻人聲細膩,高頻相對SR225e延展出色且更亮,透明度好。而在調音方麵,SR325e、SR225e和SR125e都有歌德一貫的熱情奔放的美式風格,適合聽流行和搖滾音樂,古典樂則不是它們所擅長的。

6. Denon/天龍 AH-D1200頭戴式耳機¥1,480

D1200有著極高的顏值,外形時尚且做工精致,並且抗阻僅為24歐姆,靈敏度達到100dB,非常適合搭配手機出街使用。聽感方麵,D1200三頻均衡,整體寬鬆自然,非常耐聽,更適合女聲、純音樂及流行音樂。
Denon/天龍 AH-D1200頭戴式耳機
颜值与实力兼具
音質
★★★★☆
舒適性
★★★★☆
材質做工
★★★★★

對音響產品熟悉的消費者一定不會對天龍感到陌生,其AV功放在中國市場有著極高知名度,是日本老牌音響公司。早在1910年天龍就已經成立,發明了第一台專業唱片錄音機,以及被視為CD格式鼻祖的第一台PCM錄音機,為CD技術的革新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耳機領域,天龍也投入不少精力,1000~2000元價格檔雖然僅部署AH-MM400(簡稱MM400)和AH-D1200(簡稱D1200)兩款產品,但它們都有著不錯的產品力。其中,MM400是日本VGP 2017 SUMMER的獲獎型號,D1200則是VGP 2019獲獎型號。這兩款耳機均為密閉式設計,隔音效果出色,並且支持麥克風和線控功能。 

MM400為天龍2014年底推出的產品,售價1980元,隸屬於音質與外觀兼具的Music Maniac(音樂達人)係列。Music Maniac係列下還有MM300、MM200兩個型號,而MM400作為定位最高的型號,采用了胡桃木手工雕刻製成的腔體,每款耳機都有獨一無二的天然木紋。雖然天龍宣稱木質材料能降低共振提升音質,但實際上並無事實依據支撐。 

其它方麵,MM400采用貼耳式設計,加之可折疊的頭梁,便攜性極高,但310g的重量在同類型產品中稍重,不適合長時間使用。此外,MM400采用了天龍獨有的Free Edge單元技術,可消除傳統的振膜環繞聲餘音,使聲音細節更豐富。實際表現上,MM400一改發燒友對天龍“低音轟炸機”的印象,低頻下潛不深,相對而言中高頻比較好聽,高頻也有不錯的細節。 

D1200則是天龍2018年推出的新型號,是一款包耳式耳機,售價在1500元左右。其屬於天龍千元級頭戴耳機D1000係列,在D1200之前,該係列前兩個型號D1001和D1100都稱得上是經典之作。而D1200有著極高的顏值,外形時尚且做工精致,並且抗阻僅為24歐姆,靈敏度達到100dB,非常適合搭配手機出街使用。聽感方麵,D1200三頻均衡,整體寬鬆自然,非常耐聽,適合女聲、純音樂及流行音樂。

7. AKG Q701頭戴式耳機¥2,199

AKG Q701頭戴式耳機
音質
★★★★☆
舒適性
★★★★☆
材質做工
★★★★☆

AKG是傳統老牌耳機廠商,在耳機製造與調音方麵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無論是工藝還是對整體細節的把握,都能做到恰如其分。音樂界傳奇人物昆西瓊斯就是使用AKG的設備製作專輯和錄音,其中包括享譽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名曲“We Are the World”。 

不過自從AKG所屬的哈曼集團被三星收購後,麵向民用市場的資源傾斜被大幅削減,AKG近幾年也較少推出千元級頭戴耳機產品。目前市麵上能買到的AKG千元級頭戴耳機,主要有K712 PRO、K612 PRO、Q701和K702,它們推出時間都在2014年及以前,並且隻能通過第三方經銷商購買。但作為早期定位較高的型號,這4款耳機仍有著不俗的實力,都是VGP 2019獲獎型號,K612 PRO還獲得了金獎。 

K係列是AKG專業類耳機的旗艦係列,Q係列則是由“音樂教父”昆西瓊斯參與調音的K係列,可以將Q係列看作是K係列裏的一個附屬係列。而以7開頭的型號作為K係列的中堅產品,包括K712 PRO、Q701和K702,都備受發燒友的喜愛,6開頭的型號則相對更具性價比一些。

 K712 PRO、K612 PRO、Q701和K702的定位高低可根據數字大小得出,它們都是包耳式耳機,且采用開放式設計。雖然這4款耳機靈敏度均在100dB以上,但抗阻都超過了60歐姆,對於習慣用手機來聽歌的消費者並不友好,需要較好的前端設備才能完全挖掘它們的實力。 

作為4款耳機中定位最高的K712 PRO,在聲音上有著鮮明的AKG風格,整體寬鬆均衡,低頻下潛較深,中高頻則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但可惜解析力稍顯不足。Q701作為K701的小改款主攻年輕流行市場,解析力強,低頻量足,人聲定位精準,缺點是中高頻銜接不夠自然。K702雖然分為國產和奧地利產兩種版本,但其實聲音差別不大。其與K612 PRO一樣,出於自身監聽耳機的定位,對聲音的還原更原汁原味。

8. AKG K612 PRO耳機¥1,150

AKG K612 PRO耳機
音質
★★★★☆
舒適性
★★★★☆
材質做工
★★★★☆

AKG是傳統老牌耳機廠商,在耳機製造與調音方麵有著深厚的技術積累,無論是工藝還是對整體細節的把握,都能做到恰如其分。音樂界傳奇人物昆西瓊斯就是使用AKG的設備製作專輯和錄音,其中包括享譽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名曲“We Are the World”。 

不過自從AKG所屬的哈曼集團被三星收購後,麵向民用市場的資源傾斜被大幅削減,AKG近幾年也較少推出千元級頭戴耳機產品。目前市麵上能買到的AKG千元級頭戴耳機,主要有K712 PRO、K612 PRO、Q701和K702,它們推出時間都在2014年及以前,並且隻能通過第三方經銷商購買。但作為早期定位較高的型號,這4款耳機仍有著不俗的實力,都是VGP 2019獲獎型號,K612 PRO還獲得了金獎。 

K係列是AKG專業類耳機的旗艦係列,Q係列則是由“音樂教父”昆西瓊斯參與調音的K係列,可以將Q係列看作是K係列裏的一個附屬係列。而以7開頭的型號作為K係列的中堅產品,包括K712 PRO、Q701和K702,都備受發燒友的喜愛,6開頭的型號則相對更具性價比一些。

 K712 PRO、K612 PRO、Q701和K702的定位高低可根據數字大小得出,它們都是包耳式耳機,且采用開放式設計。雖然這4款耳機靈敏度均在100dB以上,但抗阻都超過了60歐姆,對於習慣用手機來聽歌的消費者並不友好,需要較好的前端設備才能完全挖掘它們的實力。 

作為4款耳機中定位最高的K712 PRO,在聲音上有著鮮明的AKG風格,整體寬鬆均衡,低頻下潛較深,中高頻則保持了一貫的高水準,但可惜解析力稍顯不足。Q701作為K701的小改款主攻年輕流行市場,解析力強,低頻量足,人聲定位精準,缺點是中高頻銜接不夠自然。K702雖然分為國產和奧地利產兩種版本,但其實聲音差別不大。其與K612 PRO一樣,出於自身監聽耳機的定位,對聲音的還原更原汁原味。

9. SONY/索尼MDR-H600A頭戴式耳機¥699

MDR-H600A型號中的“H”表明了它屬於h.ear係列,更注重外觀設計,顏色選擇更多樣,音質則處於入門級別。其適合女聲和輕音樂,偏中高頻,但中頻有些許顆粒感,低頻的量感也不足。
SONY/索尼MDR-H600A頭戴式耳機
多种颜色外观可选,时尚靓丽
音質
★★★★☆
舒適性
★★★★★
材質做工
★★★★★

索尼在音頻領域有著深厚積累,從影響了幾代人的Walkman,到層出不窮的LDAC藍牙編碼等黑科技,再到近幾年大力推廣的Hi-Res Audio高解析音頻……無論是音樂發燒友還是普通消費者,都被索尼帶來的變革所影響。 

在1000~2000元區間,索尼僅布局兩款頭戴耳機MDR-1AM2和MDR-H600A,價格分別是1899元和1499元,MDR前綴代表為索尼的發燒友係列耳機。兩款耳機中,MDR-1AM2是日本權威影像大獎VGP 2019的金獎型號,並在美國《消費者報告》頭戴式有線耳機榜單中排名第6。 

索尼耳機品類的係列劃分相當明確,想要降噪,首選1000X係列;顏值至上,必然是h.ear係列;很喜歡聽節奏感強的音樂,XB重低音係列不會讓你失望。而想要聽最具索尼調音風格的產品,選擇MDR-1係列肯定沒錯。MDR-1AM2為索尼2018年推出的型號,是繼2012年MDR-1R、2014年MDR-1A之後的第三代MDR-1係列產品,同時該係列也是索尼千元頭戴式耳機的代表作。 

MDR-1係列的ID設計曾在耳機人體工學方麵影響巨大,采用了更先進的3D立體剪裁耳墊,並且均勻分布頭部壓力支點,佩戴舒適不壓耳,外形被不少品牌模仿。MDR-1AM2繼承了家族式的外觀設計,重量降至隻有187g,是同類型中最輕的耳機。其耳罩的前部遮罩為斐波納切圖形設計,索尼宣稱該設計具有開孔均衡的特性,不易阻礙空氣傳輸,波動較小,可實現富有張力的自然高音。此外,MDR-1AM2標配一根4.4mm平衡耳機線,抗阻隻有16歐姆,靈敏度為98dB,手機很容易驅動。 

實際聽感方麵,MDR-1AM2相比前兩代產品在中頻和高頻方麵均有所提升。其中頻人聲清晰且靠前,細節豐富,高頻得益於剛性增強的全新單元設計,更加順滑明亮,層次感明顯。低頻量感則稍有不足,但氛圍感還算不錯。整體來看,MDR-1AM2更適合古典音樂,同時也稱得上是一款合格的索尼風格耳機。 

而另一款MDR-H600A型號中的“H”表明了它同時屬於h.ear係列,更注重外觀設計,顏色選擇更多樣,音質則處於入門級別。其適合女聲和輕音樂,偏中高頻,但中頻有些許顆粒感,低頻的量感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