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4000元进阶级山地车推荐榜

摩托单车 摩托及自行车 山地自行车
能翻山越岭,也能带娃买菜

1. Giant/捷安特硬尾27.5寸山地自行车xtc800¥3,498

捷安特XTC800使用刚性与轻量化水平较高的Aluxx SL级别铝合金打造,车架工艺出色,经典的竞赛几何备受考验。搭载中档的禧玛诺Deore 30速变速装置,禧玛诺M315油压碟刹,双气室线控气压前叉,27.5寸铝合金双层刀圈,配置均衡靠谱,整车重量12.85公斤,属于中上水平。捷安特全国三千家门店,购买和维护都十分方便。
Giant/捷安特硬尾27.5寸山地自行车xtc800
Aluxx SL铝合金,竞赛几何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Giant捷安特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厂商,捷安特可不单纯是靠走量取胜,能做到今天的规模,与其世界一流的研发、工艺、品控以及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分不开。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捷安特是国际一线品牌中最有性价比的,在万元价位内捷安特是不得不考虑品牌。

捷安特车型众多,命名规则也让人摸不清头脑,总的来说,数字越小,定位越高;如果有“Advanced”、“Pro”、“SL”的标识,则更进一步。举个例子,入门级车型使用三位数,Rincon 800比RINCON 820配置更高,但依然是一个档次的;旗舰级车型使用个位数,Glory 0比Glory 1配置更高,如果是XTC Advanced SL0这样超长的命名,尾数极小,那基本上是旗舰中的旗舰了。

硬尾车型中,ATX是最经典的入门车型,定位于混合路面,使用捷安特引以为傲的“Aluxx”铝合金技术打造,相比普通的6061铝合金强度高出30%,捷安特的焊接工艺和管材成型工艺炉火纯青,虽然是入门级车型,也运用了有限元素分析法设计车架,多段抽管技术有效减轻车架重量,同时强化后管壁支撑强度,增加管壁吸震性能,达到较高的刚性重量比。不过其中6系7系较为老旧,26寸轮径已然过时;8系升级为内走线和27.5寸轮径,选购时还是建议买新不买旧。

“XTC”系列是捷安特硬尾的进阶系列,定位于山野林道,使用竞赛几何,分为铝合金和碳纤维版本,从两三千到几万元价位皆有分布,几何结构没有多少差别,不同价位主要在车架材质,前叉、套件、轮组上有差距,不过无论在哪个价位上,捷安特的配置相比国外品牌都要更厚道一些。

捷安特的软尾车型在国内比较少见,但不乏精品。其“Maestro”悬挂系统也属于虚拟转点的一种改良,拥有出色的踩踏效率,帮助捷安特工厂山地车队斩获无数荣耀。用于速降赛的“Glory”系列、用于Enduro赛事的“Reign”系列、定位Trail林道车的“Trance”系列、轻量化软尾XC车型“Anthem”系列都是赛场上极负盛名的车型。

捷安特自行车是很多车友入门的第一辆自行车,也是不少顶级车手选择的终极战驹。捷安特无论在规模、技术实力或是赛场成绩,都处在国际一线水平。捷安特庞大的销售渠道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国超过三千家门店,无论购买还是维修保养、升级都是最方便的。捷安特车型覆盖面极广,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入门或专业,皆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车型,但一般规模不大的门店内未必有高端型号或合适尺码的备货,可以在捷安特官网查找自己心仪的车型,在门店下定金订购,也推荐在网上的旗舰店购买选择配送到门店,让门店师傅安装调教。

2. Merida/美利达硬尾27.5寸山地自行车挑战者SL1¥3,998

2019款的美利达挑战者SL1是出自美利达最新轻量化平台,车架由HFS超轻铝合金打造,XC竞赛几何,车架充满技术含量,整车11.5公斤同级别中遥遥领先,甚至比一些碳纤维车型还轻。独特的喷砂工艺带来优秀的车身质感,弹性后叉保证良好的舒适性。搭载中档的禧玛诺Deore 20速变速装置,可靠的玛古拉 MT2油压碟刹,铝合金线控气压前叉,27.5寸轮组的配置与XTC800基本相同。美利达全系列车架终身质保,品质无须担心。
Merida/美利达硬尾27.5寸山地自行车挑战者SL1
HFS超轻铝合金,整车11.5公斤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美利达集团于1972年创立于中国台湾,与捷安特并称“台湾双雄”,是中国第二大的自行车制造企业。其自行车定位也与捷安特针锋相对,犹如麦当劳与肯德基,专卖店也时常开在一块。2001年起,美利达在德国司图加设立研发中心,吹响了美利达进军高端市场的号角。2002年代便已出现在顶级的国际赛场上,其冠名车队MMBT(Multivan Merida Biking Team)如今已是一支老牌劲旅,战绩辉煌,堪称近十年来最强的职业登山车队之一。

美利达自行车过去常常被车友调侃为“重型坦克达”,一来是夸它坚固耐用,二来是吐槽其重量往往比同行大,显得比较笨重。不过这种情况这些年来已经得到很大改善,焊接工艺有了质的提高,车架设计明显自信起来,不再依靠焊接处的补片来提升强度,得以有效减重。此外,平焊工艺的加入也使得焊缝平整美观。

其碳纤维材料技术与管材技术也处于领先,DCT双通道技术、AWS抗皱折工法、纳米碳纤维技术、生化纤维减震、智慧走线等专利令其碳纤维车架充满技术含量,2016年更是拿出了整车重量仅为4.52Kg的Scultura Superlight Ltd,一举拿下最轻量产公路车的名号,展现了美利达多年的技术沉淀。

美利达入门的车型为“勇士”系列,定价1000元出头,配置乏善可陈。“公爵”系列定位稍高,处于1500-3000元价位段,与捷安特ATX定位类似,不过其套件混用的情况比较多,且大部分版本为26寸的轮径,如今已然过时,最近两年更新换代为27.5寸,建议买新不买旧,紧跟潮流。“雄狮”系列可看做“公爵”系列的促销版,往往配置会高一点,但整体差距其实不大。

“挑战者”系列对标捷安特XTC系列,属于进阶款的山地车,竞赛级别的几何构型看起来十分酷炫,弹性后叉的设计提高了舒适性,2019款产品还运用了全新的轻量化平台,无论是挑战者SL1还是SL7,同价位段中都属于极富竞争力的产品,独特的喷砂装涂带来惊艳的质感。SL7整车配置了高端山地车上流行的1*11变速装置,搭配准真空胎系统,删繁就简,作为一台不足7000元的铝合金整车,9.65公斤的车重令人震撼,这个重量即便是售价好几倍的碳纤维整车也难以匹敌,完美诠释什么叫“低端碳不如高端铝”,捷安特的车友估计也不太好意思再调侃其为“坦克达”了。

作为顶级赛事赞助商,其专业领域的软尾赛车完全不逊欧美品牌。软尾车系多以避震行程来直接命名,一目了然:96全避震系列,120全避震系列,160(ONE-SIXTY)全避震系列。软尾车型采用VPK虚拟转点技术,有效避免踩踏效率的损失,在知名的英国专业杂志Mountain Bike Rider的测试评比当中,ONE-SIXTY 5000荣获Test Winner第一名,杂志评价其“下坡、过弯、避震等性能均非常的出色....这是我们历年来测过最好骑,性能最棒的enduro长行程全避震登山车。"可惜国内的软尾非常小众,实体店少有现货,购买需要订购。

值得一提的是,美利达2008年后售出的车架采取有限终身保固,这种规格的售后,超过了所有相同价位的同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美利达全国上千的门店作为保障,其售后承诺远比一些连中文官网都没有的欧美品牌来得现实。

3. Xds/喜德盛山地车健身单车侠客600¥2,980

喜德盛的一向不乏高性价比又不失专业性的车型,侠客600搭载了准专业的SRAM NX 1*11速单盘变速装置,玛古拉 MT2油压碟刹,镁铝合金肩控气压前叉,27.5铝合金双层刀圈,配置均衡可靠,XC竞赛几何,12.1公斤整车重量在3000元价位段难逢对手。
Xds/喜德盛山地车健身单车侠客600
专业单盘,玛古拉油碟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成立,商标为XDS,是国内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厂家之一,整车年产量超过500万,拥有强大的自行车制造工厂,多年来为国际大牌代工生产高端碳纤维自行车,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十分有名。工艺优势和产能优势的聚集,使其品质可靠,性价比出众。

如今自行车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代步工具,自行车运动发展成为健康文化。喜德盛不遗余力地推广赞助山地赛事,自建UCI国际标准山地车赛道,拥有“自行车生态主题公园”厂区,吸引了众多资深车友。

喜德盛的铝合金车架技术颇为成熟,与中南大学联合研发的X6铝合金材质比普通6061铝合金更轻更强,采用多层抽管工艺,在车架应力弱的部位抽管可降低车架重量,液压成型技术打造的复杂管材可应付不同车架部位复杂的受力情况,其平焊技术使焊接处衔接过渡平滑自然,奠定了其产品在中低价位段极高的性价比优势,这里所谓的性价比不单指配置,更是工艺和质量上的。

喜德盛同时也是全球著名的碳纤维自行车制造商,下设碳纤维制造公司,能生产T800,T1000级别碳纤维整车,其碳纤维产品与不少售价高高在上的国际品牌出自同一平台,如果想用较低的价格尝鲜高品质碳纤维自行车,那喜德盛是不得不考虑的品牌。其“21周年纪念版”山地车使用T1000碳纤维打造,整车8.5公斤!在全价位段都难逢敌手,让人对其设计制造与整合能力刮目相看。近两万元的售价也许在路人看来已经相当昂贵,但熟悉套件和轮组的车友一看就知道这款车不单是为了炫技,全身搭载的都是一线品牌的旗舰配置,虽然并不便宜,但依然诚意满满。

当然中低价位仍然是目前喜德盛的主打,高端车型叫好不叫座几乎是大多数中国品牌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的困境。最入门的是“逐日”系列,定位与美利达勇士系列类似,多为比较过时的26寸车型,更推荐售价相近的“英雄”系列,平台经过升级,更加专业,全系为27.5寸轮径。

“侠客”系列与“传奇”系列皆为进阶级山地车。侠客系列的设计更偏向山地越野,化繁就简,使用单速牙盘搭配后11速变速系统,单盘传动已经是专业山地车的大势所趋;而传奇系列更偏向城市混合路面,传奇800使用X7铝合金打造,7系铝合金定位比6系高,其更轻更硬,踩踏更有优势,搭配22速变速器,速度比侠客会快上不少,尽管7系车架韧性不如6系好,但在城市混合路面上,这并不算什么缺点。

“山霸”系列是喜德盛的碳纤维旗舰硬尾,把优质碳纤维整车拉至万元价位内,T800级别的碳纤维的性能无需赘言,但车架的高成本导致其余配置与价格仅一半“侠客”系列基本相同,后续仍有不少升级空间。

喜德盛门店众多,网购渠道也常有较大优惠,适合追求性价比的车友。

4. Trinx/千里达碳纤维山地自行车V1000¥3,199

Trinx/千里达碳纤维山地自行车V1000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千里达前身为广州市三环五金厂,主要生产山地车车架及避震器,1999年正式成立千里达有限公司,开始在国内生产销售自行车整车。千里达拥有碳纤维、铝合金车架及前叉生产的全产业链,年产200万台整车。2016年建成的国家级自行车检测中心,是全国仅有的三个拥有国际CNAS认证检测中心的自行车工厂之一。

虽然我们强调过车架对行驶感受的重要性,但配置一样不可忽略,尤其对于入门硬尾山地车,各大品牌的车架工艺都十分成熟,正常使用下想把车架用坏简直是强人所难,这也是越来越多厂家敢于承诺车架终身质保的主要原因。损坏主要出现在零部件上,所以入门级车型更应该看重零部件的配置。

不过这里并不额外强调30速的比27速配置好、油压碟刹比机械碟刹好这种高低划分,这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事情。零部件更重要的是靠谱耐用,选择大品牌零部件是最稳妥的,千里达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表率了,全车系配置的变速套件和刹车系统大多来自自行车配件龙头品牌禧玛诺,非杂牌可比。

不少大品牌为了区分高中低产品线,采用“耿直”的做法,常把入门产品打造得十分“朴实”:粗壮平直的车架,糟糕的装涂,低端的配置,仿佛是买LOGO送的车一般,追求性价比的车友恐怕不会喜欢这种“耿直”,时常调侃这种入门车为买菜车。如今铝合金液压成型、三抽管工艺已经很成熟,把车架几何打造得更专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于年产百万级的大型车厂来说并不会增加很多成本,对消费者来说,用入门的价格买个至少看起来比较专业的山地车一定是划算的。千里达在这方面并不吝啬,千元以上的自行车基本都使用了专业的几何造型,液压成型的曲面管型搭配三抽管工艺使得车架兼顾刚性与重量。

千里达可以说是山地车界的价格屠夫。“X1”为千里达中高端铝合金自行车,搭载线控锁死气压前叉,禧玛诺油压碟刹与Altus27速变速套件,售价1699元;“X7”升级为中高端的Deore 30速套件,油碟也相应升级到禧玛诺更高级别,售价2199元,单从配置来看不逊于捷安特三四千元价位的车型。

最令人吃惊的还是其售价2999元的碳纤维整车“V1000”,使用东丽T700碳纤维打造,包括把立和坐杆皆为碳纤维材质,整车11.2公斤,搭载前后禧玛诺DEORE 20速小套件与油压碟刹,一体牙盘,线控锁死避震前叉,SR坐垫,全套精品级的配置,可谓重新定义了性价比。我们也试图去寻找它的缺点,比如轮径只有26寸,T700碳纤维在碳纤维中较为入门,但在3000元价位上,确实不能要求更多。

全系26寸轮径的确是千里达目前比较尴尬的地方,26寸轮径在性能上比不了主流的27.5寸和29寸轮径,大部分中高端车厂都已经停产26寸,转向27.5和29寸的车型。千里达的品牌力也亟待提升,毕竟自行车在马路上踩,品牌气质也是很多消费者十分在意的要素。但其配置均衡靠谱,质检环节严格,适合追求低调实用的车友。

5. Specialized/闪电男士山地自行车PITCH COMP 18¥4,190

Specialized/闪电男士山地自行车PITCH COMP 18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Specialized创立于1974年,世界自行车龙头企业,英文原意为“专业”,由于LOGO图标是闪电的形状,国内车友多称其为“闪电”。经常看各类自行车赛事的车友一定对印有S-WORKS标志的战车格外眼熟。S-WORKS是Specialized Works的缩写,意为“专业作品”,是专为职业车手打造的神兵利器,拿下过几乎所有有分量的自行车赛事冠军。Specialized产品线齐全,从入门到专业车型都有布局。

硬尾车型结构简单工艺成熟,坚固的车身耐用且踩踏效率高,适合大部分车友,国际大牌的入门车型同价位上套件配置上往往不如国内品牌,显得“性价比低”,不过在焊接工艺、材料技术、车架几何、品控措施等方面,大品牌自有其优势,售后保障也更到位。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两三千元以上的车型来说,对骑行感受影响最大的是车架而不是套件配置,三千元价位段的PITCH系列和四千元以上价位段的ROCKHOPPER都是不错的入门级选择,分别为27.5寸轮径和29寸轮径,搭载的27速变速器和油压碟刹的配置虽无亮点,但也均衡够用。车架使用历经赛场考验的竞赛几何,全系使用闪电的轻量化A1高品质铝合金,相对于市面上很多卖点只有配置的自行车,闪电的入门车型并不缺乏性价比。

目前市面上27.5寸轮径的车型为主流,操控性好重量适中,适合大部分人选购;而个子较高的车友更适合选择29寸轮径车型,各种比赛和实验都证明其综合性能更好,通过性强、滚阻低、速度快。新晋的29寸已经和主流的27.5寸分庭抗礼,至于过去流行的26寸的车型,现在赛场上几乎没有车手使用了,中高端品牌大多已经开始放弃26寸车型,仅在专为女性打造的车型上保留。

专业赛场基本被软尾统治,作为征战各大赛事的龙头大哥,闪电S-WORKS软尾战车一向是自行车技术的风向标,多年来一直使用其引以为傲的“FSR”悬架系统。FSR悬挂是独立于刹车和链条的力量工作的,这与虚拟转点的设计截然相反,好处是避震器动作时不会拉扯链条导致踏板回退,但在踩踏刚性上不如虚拟转点。与TREK的做法类似,闪电也选择在内胆下功夫,开发出“Brain”智能避震内胆来弥补悬挂在踩踏刚性上的劣势。

悬挂系统和内胆相辅相成,“Brain”智能避震内胆是闪电软尾车型的招牌,它的惯性阀门技术能够分辨车手的踩踏力和地面颠簸的冲击力,在平顺路面上锁变硬,获得更佳的踩踏效率,而在颠簸路面自动开启,提供更佳的操控性。“Brain”内胆技术已经发展十余年,灵敏度得到很高的提升,闪电对这项技术充满信心,近年来闪电顶级车架已经开始简化“FSR”悬挂,去除了作用较小的连杆,整个避震系统将更加依赖“Brain”内胆,轻量化更进一步,这可能是软尾车型的下个风向标。

“EPIC”系列是行程100mm带软尾的XC赛车,XC赛事过去本来是硬尾车的天下,但近几年已经被短行程的软尾车统治,简化了FSR悬挂的软尾EPIC在重量上不逊于硬尾车型,只有11公斤左右,这是它得以取代硬尾车的重要原因,“Brain”避震系统加持使EPIC成为舒适且快速的XC利器。“STUMPJUMPER”拥有完整的FSR悬挂,避震行程150mm,为Trail林道车;“Enduro”系列看名字就知道是为Enduro赛事打造,行程170mm,“X-Wing”上管的特殊设计保证了轻量化与强度的统一。

闪电自行车无论网购还是实体店购买都比较方便,与崔克在定位上非常类似,难分高下,购买时可以多参照两家的竞品,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6. TREK/崔克27速山地自行车Marlin7¥3,980

TREK/崔克27速山地自行车Marlin7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谁能想到美国最大的自行车厂商TREK居然起源于一个农村谷仓,经过四十多年发展,TREK成为世界自行车龙头企业,拥有全球最大的经销商网络,崔克能生产最顶级的赛车,同时也开发出不少适合大众购买的车型,每款车型都影响着自行车的技术走势。

TREK的看家本领是OCLV (最适度的紧压、低空洞的缩写)碳纤维技术,衍生出的OCLV Mountain是专为山地车打造的碳纤维。众所周知碳纤维的拉伸强度很高,但剪断强度低,发生碰撞时,强度甚至比不上铝合金。在乱石林立的郊外,磕碰摔车难以避免,抗摔性差可以说是碳纤维车架的痛点。OCLV Mountain使用不同的复合材料堆叠,让车架具备更好的弹性,在撞击后依然能保持良好的负载能力,在容易发生撞击的部位表面还搭载了“碳装甲”,这是一种弹性保护层,让抗撞击性能有成倍的提高。

TREK命名规则为车型+数字,数字越大配置越高。硬尾车型款式丰富,2000元起步的入门级Marlin系列让入门车友也能骑上崔克车,但其配置乏善可陈,在这个价位并不具备竞争力;5000元以上价位段的X-CALIBER升级了铝合金材质工艺,液压成型和抽管技术的加入使得重量有所降低,强度提升,车架使用了更专业的竞赛级几何,开始具备一定的专业性;Superfly是TREK最高端的硬尾铝合金车型,多段冷压处理的铝合金在强度上更上一层楼,但其高达万元的售价已经能购买到其他品牌不错的碳纤维车型了。

Procaliber是TREK的顶级硬尾车型,搭载OCLV Mountain碳纤维,开创性地搭载了用于自家旗舰公路车的IsoSpeed断开器技术,该技术的大致原理是将后叉与座管分离,可产生11mm的行程,类似软尾,使震动消解于整个车架中,在不影响车架踩踏刚性且不增加额外重量的情况下,将硬尾山地车的舒适性提高到新的层次。

TREK软尾车型的特色之一是使用ABP悬架系统,这是一种改良的单转点结构,这种悬架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很大程度避免刹车对避震器的干扰。一般车型后避震悬架在动作时后三角相对后轴会有一定旋转角度,而刹车时后轴与后三角被刹车系统捆绑锁死,无法再相对旋转,导致避震器运行受阻,这种现象称为刹车干扰。ABP悬挂系统的后三角并非焊死的固定三角形,无论刹车与否,连接后轴的两根支架都可以自由转动,因此避免了刹车干扰。

单转点结构无法避免踩踏泄力的情况,踩踏刚性不如虚拟转点结构,不过悬挂结构做不到的能交给避震内胆来解决。TREK与赛车避震设计领导者Penske、 FOX 合作开发了“RE:aktiv”避震内胆技术,这种内胆技术可兼顾踩踏刚性和避震的灵敏性,弥补了TREK软尾悬挂系统上的短板。

TREK软尾车型根据不同赛事划分出不同车型,顶级厂家基本都采用这种分类法。按照行程从低到高为"Top Fuel"、"Fuel EX"、“Full Stache”、“Remedy”和“Slash”。Trek不同软尾的车架悬挂机构是基本相同的,但车架的坚固程度、轮径尺寸、几何会根据比赛需要作出了一些调整,总的来说,行程小的车型重量轻,行程大的车型坚固性更高但重量也更大。软尾车型皆属于高端系列,单个内胆便要几千元,铝合金基础款售价两万元左右,碳纤维版本基本都在三万以上,型号尾数为9.9的为旗舰中的旗舰,售价在七到九万元左右,非寻常爱好者的玩物。

TREK的品控优秀,即便是入门车型的车架也采取有限终身质保,且无论是网购还是去实体店购买,相对那些连中文官网都没有的高冷欧美品牌可要方便得多。较大城市基本都有TREK的专卖店,买之前不妨先去看看。

7. Specialized/闪电山地自行车女式训练款PITCH COMP 18¥4,190

Specialized/闪电山地自行车女式训练款PITCH COMP 18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Specialized创立于1974年,世界自行车龙头企业,英文原意为“专业”,由于LOGO图标是闪电的形状,国内车友多称其为“闪电”。经常看各类自行车赛事的车友一定对印有S-WORKS标志的战车格外眼熟。S-WORKS是Specialized Works的缩写,意为“专业作品”,是专为职业车手打造的神兵利器,拿下过几乎所有有分量的自行车赛事冠军。Specialized产品线齐全,从入门到专业车型都有布局。

硬尾车型结构简单工艺成熟,坚固的车身耐用且踩踏效率高,适合大部分车友,国际大牌的入门车型同价位上套件配置上往往不如国内品牌,显得“性价比低”,不过在焊接工艺、材料技术、车架几何、品控措施等方面,大品牌自有其优势,售后保障也更到位。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两三千元以上的车型来说,对骑行感受影响最大的是车架而不是套件配置,三千元价位段的PITCH系列和四千元以上价位段的ROCKHOPPER都是不错的入门级选择,分别为27.5寸轮径和29寸轮径,搭载的27速变速器和油压碟刹的配置虽无亮点,但也均衡够用。车架使用历经赛场考验的竞赛几何,全系使用闪电的轻量化A1高品质铝合金,相对于市面上很多卖点只有配置的自行车,闪电的入门车型并不缺乏性价比。

目前市面上27.5寸轮径的车型为主流,操控性好重量适中,适合大部分人选购;而个子较高的车友更适合选择29寸轮径车型,各种比赛和实验都证明其综合性能更好,通过性强、滚阻低、速度快。新晋的29寸已经和主流的27.5寸分庭抗礼,至于过去流行的26寸的车型,现在赛场上几乎没有车手使用了,中高端品牌大多已经开始放弃26寸车型,仅在专为女性打造的车型上保留。

专业赛场基本被软尾统治,作为征战各大赛事的龙头大哥,闪电S-WORKS软尾战车一向是自行车技术的风向标,多年来一直使用其引以为傲的“FSR”悬架系统。FSR悬挂是独立于刹车和链条的力量工作的,这与虚拟转点的设计截然相反,好处是避震器动作时不会拉扯链条导致踏板回退,但在踩踏刚性上不如虚拟转点。与TREK的做法类似,闪电也选择在内胆下功夫,开发出“Brain”智能避震内胆来弥补悬挂在踩踏刚性上的劣势。

悬挂系统和内胆相辅相成,“Brain”智能避震内胆是闪电软尾车型的招牌,它的惯性阀门技术能够分辨车手的踩踏力和地面颠簸的冲击力,在平顺路面上锁变硬,获得更佳的踩踏效率,而在颠簸路面自动开启,提供更佳的操控性。“Brain”内胆技术已经发展十余年,灵敏度得到很高的提升,闪电对这项技术充满信心,近年来闪电顶级车架已经开始简化“FSR”悬挂,去除了作用较小的连杆,整个避震系统将更加依赖“Brain”内胆,轻量化更进一步,这可能是软尾车型的下个风向标。

“EPIC”系列是行程100mm带软尾的XC赛车,XC赛事过去本来是硬尾车的天下,但近几年已经被短行程的软尾车统治,简化了FSR悬挂的软尾EPIC在重量上不逊于硬尾车型,只有11公斤左右,这是它得以取代硬尾车的重要原因,“Brain”避震系统加持使EPIC成为舒适且快速的XC利器。“STUMPJUMPER”拥有完整的FSR悬挂,避震行程150mm,为Trail林道车;“Enduro”系列看名字就知道是为Enduro赛事打造,行程170mm,“X-Wing”上管的特殊设计保证了轻量化与强度的统一。

闪电自行车无论网购还是实体店购买都比较方便,与崔克在定位上非常类似,难分高下,购买时可以多参照两家的竞品,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8. Specialized/闪电女式硬尾山地自行车PITCH SPORT 18¥3,690

Specialized/闪电女式硬尾山地自行车PITCH SPORT 18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Specialized创立于1974年,世界自行车龙头企业,英文原意为“专业”,由于LOGO图标是闪电的形状,国内车友多称其为“闪电”。经常看各类自行车赛事的车友一定对印有S-WORKS标志的战车格外眼熟。S-WORKS是Specialized Works的缩写,意为“专业作品”,是专为职业车手打造的神兵利器,拿下过几乎所有有分量的自行车赛事冠军。Specialized产品线齐全,从入门到专业车型都有布局。

硬尾车型结构简单工艺成熟,坚固的车身耐用且踩踏效率高,适合大部分车友,国际大牌的入门车型同价位上套件配置上往往不如国内品牌,显得“性价比低”,不过在焊接工艺、材料技术、车架几何、品控措施等方面,大品牌自有其优势,售后保障也更到位。

值得强调的是,对于两三千元以上的车型来说,对骑行感受影响最大的是车架而不是套件配置,三千元价位段的PITCH系列和四千元以上价位段的ROCKHOPPER都是不错的入门级选择,分别为27.5寸轮径和29寸轮径,搭载的27速变速器和油压碟刹的配置虽无亮点,但也均衡够用。车架使用历经赛场考验的竞赛几何,全系使用闪电的轻量化A1高品质铝合金,相对于市面上很多卖点只有配置的自行车,闪电的入门车型并不缺乏性价比。

目前市面上27.5寸轮径的车型为主流,操控性好重量适中,适合大部分人选购;而个子较高的车友更适合选择29寸轮径车型,各种比赛和实验都证明其综合性能更好,通过性强、滚阻低、速度快。新晋的29寸已经和主流的27.5寸分庭抗礼,至于过去流行的26寸的车型,现在赛场上几乎没有车手使用了,中高端品牌大多已经开始放弃26寸车型,仅在专为女性打造的车型上保留。

专业赛场基本被软尾统治,作为征战各大赛事的龙头大哥,闪电S-WORKS软尾战车一向是自行车技术的风向标,多年来一直使用其引以为傲的“FSR”悬架系统。FSR悬挂是独立于刹车和链条的力量工作的,这与虚拟转点的设计截然相反,好处是避震器动作时不会拉扯链条导致踏板回退,但在踩踏刚性上不如虚拟转点。与TREK的做法类似,闪电也选择在内胆下功夫,开发出“Brain”智能避震内胆来弥补悬挂在踩踏刚性上的劣势。

悬挂系统和内胆相辅相成,“Brain”智能避震内胆是闪电软尾车型的招牌,它的惯性阀门技术能够分辨车手的踩踏力和地面颠簸的冲击力,在平顺路面上锁变硬,获得更佳的踩踏效率,而在颠簸路面自动开启,提供更佳的操控性。“Brain”内胆技术已经发展十余年,灵敏度得到很高的提升,闪电对这项技术充满信心,近年来闪电顶级车架已经开始简化“FSR”悬挂,去除了作用较小的连杆,整个避震系统将更加依赖“Brain”内胆,轻量化更进一步,这可能是软尾车型的下个风向标。

“EPIC”系列是行程100mm带软尾的XC赛车,XC赛事过去本来是硬尾车的天下,但近几年已经被短行程的软尾车统治,简化了FSR悬挂的软尾EPIC在重量上不逊于硬尾车型,只有11公斤左右,这是它得以取代硬尾车的重要原因,“Brain”避震系统加持使EPIC成为舒适且快速的XC利器。“STUMPJUMPER”拥有完整的FSR悬挂,避震行程150mm,为Trail林道车;“Enduro”系列看名字就知道是为Enduro赛事打造,行程170mm,“X-Wing”上管的特殊设计保证了轻量化与强度的统一。

闪电自行车无论网购还是实体店购买都比较方便,与崔克在定位上非常类似,难分高下,购买时可以多参照两家的竞品,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9. Merida/美利达27速禧玛诺油碟山地自行车朝圣¥2,698

Merida/美利达27速禧玛诺油碟山地自行车朝圣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美利达集团于1972年创立于中国台湾,与捷安特并称“台湾双雄”,是中国第二大的自行车制造企业。其自行车定位也与捷安特针锋相对,犹如麦当劳与肯德基,专卖店也时常开在一块。2001年起,美利达在德国司图加设立研发中心,吹响了美利达进军高端市场的号角。2002年代便已出现在顶级的国际赛场上,其冠名车队MMBT(Multivan Merida Biking Team)如今已是一支老牌劲旅,战绩辉煌,堪称近十年来最强的职业登山车队之一。

美利达自行车过去常常被车友调侃为“重型坦克达”,一来是夸它坚固耐用,二来是吐槽其重量往往比同行大,显得比较笨重。不过这种情况这些年来已经得到很大改善,焊接工艺有了质的提高,车架设计明显自信起来,不再依靠焊接处的补片来提升强度,得以有效减重。此外,平焊工艺的加入也使得焊缝平整美观。

其碳纤维材料技术与管材技术也处于领先,DCT双通道技术、AWS抗皱折工法、纳米碳纤维技术、生化纤维减震、智慧走线等专利令其碳纤维车架充满技术含量,2016年更是拿出了整车重量仅为4.52Kg的Scultura Superlight Ltd,一举拿下最轻量产公路车的名号,展现了美利达多年的技术沉淀。

美利达入门的车型为“勇士”系列,定价1000元出头,配置乏善可陈。“公爵”系列定位稍高,处于1500-3000元价位段,与捷安特ATX定位类似,不过其套件混用的情况比较多,且大部分版本为26寸的轮径,如今已然过时,最近两年更新换代为27.5寸,建议买新不买旧,紧跟潮流。“雄狮”系列可看做“公爵”系列的促销版,往往配置会高一点,但整体差距其实不大。

“挑战者”系列对标捷安特XTC系列,属于进阶款的山地车,竞赛级别的几何构型看起来十分酷炫,弹性后叉的设计提高了舒适性,2019款产品还运用了全新的轻量化平台,无论是挑战者SL1还是SL7,同价位段中都属于极富竞争力的产品,独特的喷砂装涂带来惊艳的质感。SL7整车配置了高端山地车上流行的1*11变速装置,搭配准真空胎系统,删繁就简,作为一台不足7000元的铝合金整车,9.65公斤的车重令人震撼,这个重量即便是售价好几倍的碳纤维整车也难以匹敌,完美诠释什么叫“低端碳不如高端铝”,捷安特的车友估计也不太好意思再调侃其为“坦克达”了。

作为顶级赛事赞助商,其专业领域的软尾赛车完全不逊欧美品牌。软尾车系多以避震行程来直接命名,一目了然:96全避震系列,120全避震系列,160(ONE-SIXTY)全避震系列。软尾车型采用VPK虚拟转点技术,有效避免踩踏效率的损失,在知名的英国专业杂志Mountain Bike Rider的测试评比当中,ONE-SIXTY 5000荣获Test Winner第一名,杂志评价其“下坡、过弯、避震等性能均非常的出色....这是我们历年来测过最好骑,性能最棒的enduro长行程全避震登山车。"可惜国内的软尾非常小众,实体店少有现货,购买需要订购。

值得一提的是,美利达2008年后售出的车架采取有限终身保固,这种规格的售后,超过了所有相同价位的同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美利达全国上千的门店作为保障,其售后承诺远比一些连中文官网都没有的欧美品牌来得现实。

10. Giant/捷安特30速山地自行车Rincon800¥3,998

Giant/捷安特30速山地自行车Rincon800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Giant捷安特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厂商,捷安特可不单纯是靠走量取胜,能做到今天的规模,与其世界一流的研发、工艺、品控以及全产业链整合能力分不开。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捷安特是国际一线品牌中最有性价比的,在万元价位内捷安特是不得不考虑品牌。

捷安特车型众多,命名规则也让人摸不清头脑,总的来说,数字越小,定位越高;如果有“Advanced”、“Pro”、“SL”的标识,则更进一步。举个例子,入门级车型使用三位数,Rincon 800比RINCON 820配置更高,但依然是一个档次的;旗舰级车型使用个位数,Glory 0比Glory 1配置更高,如果是XTC Advanced SL0这样超长的命名,尾数极小,那基本上是旗舰中的旗舰了。

硬尾车型中,ATX是最经典的入门车型,定位于混合路面,使用捷安特引以为傲的“Aluxx”铝合金技术打造,相比普通的6061铝合金强度高出30%,捷安特的焊接工艺和管材成型工艺炉火纯青,虽然是入门级车型,也运用了有限元素分析法设计车架,多段抽管技术有效减轻车架重量,同时强化后管壁支撑强度,增加管壁吸震性能,达到较高的刚性重量比。不过其中6系7系较为老旧,26寸轮径已然过时;8系升级为内走线和27.5寸轮径,选购时还是建议买新不买旧。

“XTC”系列是捷安特硬尾的进阶系列,定位于山野林道,使用竞赛几何,分为铝合金和碳纤维版本,从两三千到几万元价位皆有分布,几何结构没有多少差别,不同价位主要在车架材质,前叉、套件、轮组上有差距,不过无论在哪个价位上,捷安特的配置相比国外品牌都要更厚道一些。

捷安特的软尾车型在国内比较少见,但不乏精品。其“Maestro”悬挂系统也属于虚拟转点的一种改良,拥有出色的踩踏效率,帮助捷安特工厂山地车队斩获无数荣耀。用于速降赛的“Glory”系列、用于Enduro赛事的“Reign”系列、定位Trail林道车的“Trance”系列、轻量化软尾XC车型“Anthem”系列都是赛场上极负盛名的车型。

捷安特自行车是很多车友入门的第一辆自行车,也是不少顶级车手选择的终极战驹。捷安特无论在规模、技术实力或是赛场成绩,都处在国际一线水平。捷安特庞大的销售渠道更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国超过三千家门店,无论购买还是维修保养、升级都是最方便的。捷安特车型覆盖面极广,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入门或专业,皆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车型,但一般规模不大的门店内未必有高端型号或合适尺码的备货,可以在捷安特官网查找自己心仪的车型,在门店下定金订购,也推荐在网上的旗舰店购买选择配送到门店,让门店师傅安装调教。

11. Xds/喜德盛黑红色27.5轮寸传奇500¥2,999

Xds/喜德盛黑红色27.5轮寸传奇500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于1995年成立,商标为XDS,是国内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厂家之一,整车年产量超过500万,拥有强大的自行车制造工厂,多年来为国际大牌代工生产高端碳纤维自行车,在国内乃至全世界都十分有名。工艺优势和产能优势的聚集,使其品质可靠,性价比出众。

如今自行车已经不单单是一个代步工具,自行车运动发展成为健康文化。喜德盛不遗余力地推广赞助山地赛事,自建UCI国际标准山地车赛道,拥有“自行车生态主题公园”厂区,吸引了众多资深车友。

喜德盛的铝合金车架技术颇为成熟,与中南大学联合研发的X6铝合金材质比普通6061铝合金更轻更强,采用多层抽管工艺,在车架应力弱的部位抽管可降低车架重量,液压成型技术打造的复杂管材可应付不同车架部位复杂的受力情况,其平焊技术使焊接处衔接过渡平滑自然,奠定了其产品在中低价位段极高的性价比优势,这里所谓的性价比不单指配置,更是工艺和质量上的。

喜德盛同时也是全球著名的碳纤维自行车制造商,下设碳纤维制造公司,能生产T800,T1000级别碳纤维整车,其碳纤维产品与不少售价高高在上的国际品牌出自同一平台,如果想用较低的价格尝鲜高品质碳纤维自行车,那喜德盛是不得不考虑的品牌。其“21周年纪念版”山地车使用T1000碳纤维打造,整车8.5公斤!在全价位段都难逢敌手,让人对其设计制造与整合能力刮目相看。近两万元的售价也许在路人看来已经相当昂贵,但熟悉套件和轮组的车友一看就知道这款车不单是为了炫技,全身搭载的都是一线品牌的旗舰配置,虽然并不便宜,但依然诚意满满。

当然中低价位仍然是目前喜德盛的主打,高端车型叫好不叫座几乎是大多数中国品牌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的困境。最入门的是“逐日”系列,定位与美利达勇士系列类似,多为比较过时的26寸车型,更推荐售价相近的“英雄”系列,平台经过升级,更加专业,全系为27.5寸轮径。

“侠客”系列与“传奇”系列皆为进阶级山地车。侠客系列的设计更偏向山地越野,化繁就简,使用单速牙盘搭配后11速变速系统,单盘传动已经是专业山地车的大势所趋;而传奇系列更偏向城市混合路面,传奇800使用X7铝合金打造,7系铝合金定位比6系高,其更轻更硬,踩踏更有优势,搭配22速变速器,速度比侠客会快上不少,尽管7系车架韧性不如6系好,但在城市混合路面上,这并不算什么缺点。

“山霸”系列是喜德盛的碳纤维旗舰硬尾,把优质碳纤维整车拉至万元价位内,T800级别的碳纤维的性能无需赘言,但车架的高成本导致其余配置与价格仅一半“侠客”系列基本相同,后续仍有不少升级空间。

喜德盛门店众多,网购渠道也常有较大优惠,适合追求性价比的车友。

12. Merida/美利达硬尾27.5寸山地自行车超越Ⅲ¥2,388

Merida/美利达硬尾27.5寸山地自行车超越Ⅲ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美利达集团于1972年创立于中国台湾,与捷安特并称“台湾双雄”,是中国第二大的自行车制造企业。其自行车定位也与捷安特针锋相对,犹如麦当劳与肯德基,专卖店也时常开在一块。2001年起,美利达在德国司图加设立研发中心,吹响了美利达进军高端市场的号角。2002年代便已出现在顶级的国际赛场上,其冠名车队MMBT(Multivan Merida Biking Team)如今已是一支老牌劲旅,战绩辉煌,堪称近十年来最强的职业登山车队之一。

美利达自行车过去常常被车友调侃为“重型坦克达”,一来是夸它坚固耐用,二来是吐槽其重量往往比同行大,显得比较笨重。不过这种情况这些年来已经得到很大改善,焊接工艺有了质的提高,车架设计明显自信起来,不再依靠焊接处的补片来提升强度,得以有效减重。此外,平焊工艺的加入也使得焊缝平整美观。

其碳纤维材料技术与管材技术也处于领先,DCT双通道技术、AWS抗皱折工法、纳米碳纤维技术、生化纤维减震、智慧走线等专利令其碳纤维车架充满技术含量,2016年更是拿出了整车重量仅为4.52Kg的Scultura Superlight Ltd,一举拿下最轻量产公路车的名号,展现了美利达多年的技术沉淀。

美利达入门的车型为“勇士”系列,定价1000元出头,配置乏善可陈。“公爵”系列定位稍高,处于1500-3000元价位段,与捷安特ATX定位类似,不过其套件混用的情况比较多,且大部分版本为26寸的轮径,如今已然过时,最近两年更新换代为27.5寸,建议买新不买旧,紧跟潮流。“雄狮”系列可看做“公爵”系列的促销版,往往配置会高一点,但整体差距其实不大。

“挑战者”系列对标捷安特XTC系列,属于进阶款的山地车,竞赛级别的几何构型看起来十分酷炫,弹性后叉的设计提高了舒适性,2019款产品还运用了全新的轻量化平台,无论是挑战者SL1还是SL7,同价位段中都属于极富竞争力的产品,独特的喷砂装涂带来惊艳的质感。SL7整车配置了高端山地车上流行的1*11变速装置,搭配准真空胎系统,删繁就简,作为一台不足7000元的铝合金整车,9.65公斤的车重令人震撼,这个重量即便是售价好几倍的碳纤维整车也难以匹敌,完美诠释什么叫“低端碳不如高端铝”,捷安特的车友估计也不太好意思再调侃其为“坦克达”了。

作为顶级赛事赞助商,其专业领域的软尾赛车完全不逊欧美品牌。软尾车系多以避震行程来直接命名,一目了然:96全避震系列,120全避震系列,160(ONE-SIXTY)全避震系列。软尾车型采用VPK虚拟转点技术,有效避免踩踏效率的损失,在知名的英国专业杂志Mountain Bike Rider的测试评比当中,ONE-SIXTY 5000荣获Test Winner第一名,杂志评价其“下坡、过弯、避震等性能均非常的出色....这是我们历年来测过最好骑,性能最棒的enduro长行程全避震登山车。"可惜国内的软尾非常小众,实体店少有现货,购买需要订购。

值得一提的是,美利达2008年后售出的车架采取有限终身保固,这种规格的售后,超过了所有相同价位的同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美利达全国上千的门店作为保障,其售后承诺远比一些连中文官网都没有的欧美品牌来得现实。

13. Merida/美利达硬尾27.5寸山地自行车超越V¥2,688

Merida/美利达硬尾27.5寸山地自行车超越V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美利达集团于1972年创立于中国台湾,与捷安特并称“台湾双雄”,是中国第二大的自行车制造企业。其自行车定位也与捷安特针锋相对,犹如麦当劳与肯德基,专卖店也时常开在一块。2001年起,美利达在德国司图加设立研发中心,吹响了美利达进军高端市场的号角。2002年代便已出现在顶级的国际赛场上,其冠名车队MMBT(Multivan Merida Biking Team)如今已是一支老牌劲旅,战绩辉煌,堪称近十年来最强的职业登山车队之一。

美利达自行车过去常常被车友调侃为“重型坦克达”,一来是夸它坚固耐用,二来是吐槽其重量往往比同行大,显得比较笨重。不过这种情况这些年来已经得到很大改善,焊接工艺有了质的提高,车架设计明显自信起来,不再依靠焊接处的补片来提升强度,得以有效减重。此外,平焊工艺的加入也使得焊缝平整美观。

其碳纤维材料技术与管材技术也处于领先,DCT双通道技术、AWS抗皱折工法、纳米碳纤维技术、生化纤维减震、智慧走线等专利令其碳纤维车架充满技术含量,2016年更是拿出了整车重量仅为4.52Kg的Scultura Superlight Ltd,一举拿下最轻量产公路车的名号,展现了美利达多年的技术沉淀。

美利达入门的车型为“勇士”系列,定价1000元出头,配置乏善可陈。“公爵”系列定位稍高,处于1500-3000元价位段,与捷安特ATX定位类似,不过其套件混用的情况比较多,且大部分版本为26寸的轮径,如今已然过时,最近两年更新换代为27.5寸,建议买新不买旧,紧跟潮流。“雄狮”系列可看做“公爵”系列的促销版,往往配置会高一点,但整体差距其实不大。

“挑战者”系列对标捷安特XTC系列,属于进阶款的山地车,竞赛级别的几何构型看起来十分酷炫,弹性后叉的设计提高了舒适性,2019款产品还运用了全新的轻量化平台,无论是挑战者SL1还是SL7,同价位段中都属于极富竞争力的产品,独特的喷砂装涂带来惊艳的质感。SL7整车配置了高端山地车上流行的1*11变速装置,搭配准真空胎系统,删繁就简,作为一台不足7000元的铝合金整车,9.65公斤的车重令人震撼,这个重量即便是售价好几倍的碳纤维整车也难以匹敌,完美诠释什么叫“低端碳不如高端铝”,捷安特的车友估计也不太好意思再调侃其为“坦克达”了。

作为顶级赛事赞助商,其专业领域的软尾赛车完全不逊欧美品牌。软尾车系多以避震行程来直接命名,一目了然:96全避震系列,120全避震系列,160(ONE-SIXTY)全避震系列。软尾车型采用VPK虚拟转点技术,有效避免踩踏效率的损失,在知名的英国专业杂志Mountain Bike Rider的测试评比当中,ONE-SIXTY 5000荣获Test Winner第一名,杂志评价其“下坡、过弯、避震等性能均非常的出色....这是我们历年来测过最好骑,性能最棒的enduro长行程全避震登山车。"可惜国内的软尾非常小众,实体店少有现货,购买需要订购。

值得一提的是,美利达2008年后售出的车架采取有限终身保固,这种规格的售后,超过了所有相同价位的同行,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美利达全国上千的门店作为保障,其售后承诺远比一些连中文官网都没有的欧美品牌来得现实。

14. Trinx/千里达轻量化山地车自行车X7¥2,229

Trinx/千里达轻量化山地车自行车X7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千里达前身为广州市三环五金厂,主要生产山地车车架及避震器,1999年正式成立千里达有限公司,开始在国内生产销售自行车整车。千里达拥有碳纤维、铝合金车架及前叉生产的全产业链,年产200万台整车。2016年建成的国家级自行车检测中心,是全国仅有的三个拥有国际CNAS认证检测中心的自行车工厂之一。

虽然我们强调过车架对行驶感受的重要性,但配置一样不可忽略,尤其对于入门硬尾山地车,各大品牌的车架工艺都十分成熟,正常使用下想把车架用坏简直是强人所难,这也是越来越多厂家敢于承诺车架终身质保的主要原因。损坏主要出现在零部件上,所以入门级车型更应该看重零部件的配置。

不过这里并不额外强调30速的比27速配置好、油压碟刹比机械碟刹好这种高低划分,这都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事情。零部件更重要的是靠谱耐用,选择大品牌零部件是最稳妥的,千里达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表率了,全车系配置的变速套件和刹车系统大多来自自行车配件龙头品牌禧玛诺,非杂牌可比。

不少大品牌为了区分高中低产品线,采用“耿直”的做法,常把入门产品打造得十分“朴实”:粗壮平直的车架,糟糕的装涂,低端的配置,仿佛是买LOGO送的车一般,追求性价比的车友恐怕不会喜欢这种“耿直”,时常调侃这种入门车为买菜车。如今铝合金液压成型、三抽管工艺已经很成熟,把车架几何打造得更专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于年产百万级的大型车厂来说并不会增加很多成本,对消费者来说,用入门的价格买个至少看起来比较专业的山地车一定是划算的。千里达在这方面并不吝啬,千元以上的自行车基本都使用了专业的几何造型,液压成型的曲面管型搭配三抽管工艺使得车架兼顾刚性与重量。

千里达可以说是山地车界的价格屠夫。“X1”为千里达中高端铝合金自行车,搭载线控锁死气压前叉,禧玛诺油压碟刹与Altus27速变速套件,售价1699元;“X7”升级为中高端的Deore 30速套件,油碟也相应升级到禧玛诺更高级别,售价2199元,单从配置来看不逊于捷安特三四千元价位的车型。

最令人吃惊的还是其售价2999元的碳纤维整车“V1000”,使用东丽T700碳纤维打造,包括把立和坐杆皆为碳纤维材质,整车11.2公斤,搭载前后禧玛诺DEORE 20速小套件与油压碟刹,一体牙盘,线控锁死避震前叉,SR坐垫,全套精品级的配置,可谓重新定义了性价比。我们也试图去寻找它的缺点,比如轮径只有26寸,T700碳纤维在碳纤维中较为入门,但在3000元价位上,确实不能要求更多。

全系26寸轮径的确是千里达目前比较尴尬的地方,26寸轮径在性能上比不了主流的27.5寸和29寸轮径,大部分中高端车厂都已经停产26寸,转向27.5和29寸的车型。千里达的品牌力也亟待提升,毕竟自行车在马路上踩,品牌气质也是很多消费者十分在意的要素。但其配置均衡靠谱,质检环节严格,适合追求低调实用的车友。

15. B’TWIN/迪卡侬山地自行越野车RR540¥2,500

B’TWIN/迪卡侬山地自行越野车RR540
品质工艺
★★☆☆☆
轻量化
★★☆☆☆
避震设计
★★☆☆☆
门店&售后
★★★★★

作为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为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运动商品,多年来不遗余力推广大众运动,将很多昂贵的运动器材平民化。B'TWIN是迪卡侬旗下专业做自行车的自有品牌,为入门车友提供了一个质量可靠且专业的选择。

迪卡侬自行车的品牌名有些混乱,有些山地车的车架上印着B'TWIN,有些型号又印着ROCKRIDER,B'TWIN是迪卡侬旗下自行车品牌,而ROCKRIDER本是B'TWIN的山地车系列名称,由于迪卡侬战略的调整,ROCKRIDER似乎有被扶正的趋势,2018年春季新发布的入门车型RR100在车管上便用ROCKRIDER商标替换了B'TWIN商标。但就目前而言,迪卡侬山地车上无论是哪个标志是都不影响产品本身。

ROCKRIDER系列只要看型号尾数就大概能得知其定位,RR100是26寸的RR340升级款,售价1200元左右,升级为27.5寸双层铝合金轮组,官方给出了适合人群:“为入门偶尔山地探索骑行而设计”,翻译过来就是入门车型不适合越野。售价高几百元的RR520在车架和配置上都有较大幅度升级,使用品牌机械碟刹,SRAM 24速变速,可调节把立。2000元出头的RR540则一步到位升级到油压碟刹,智能调节油簧前叉,禧玛诺Altus 27速变速系统。5000元价位的RR560s则是一款价格实惠的软尾车型,前后避震行程均为120mm,搭载专业的SRAM 1*11速单盘变速系统,对于想尝鲜软尾又不愿意花大价钱的车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迪卡侬的购买体验非常舒心,比起参差不齐的车店,其如同超市般的大型门店可以提供更稳定有保障的服务。迪卡侬对车架、车把、把立提供终生质保,除损耗件外的零部件也能质保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