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进阶级头戴式耳机推荐榜
1. GRADO/歌德SR325E头戴式耳机¥2,899
相比于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虽然在携带上不太方便,但其有着较大的驱动单元,音质好,且不深入耳道,不易造成听力损伤、引起细菌感染,为不少消费者所青睐。
而在价位上,1000~2000元作为进阶级头戴式耳机的预算更合理。一方面该价位耳机相比1000元以下耳机普遍有较大提升,另一方面2000元以上耳机虽然有不少经典之作,但完全挖掘它们的潜力需要购买较为昂贵的前端设备,对从入门过渡到进阶的消费者来说并不友好。
在1000~2000元价位上,歌德布局的两款产品SR225e和SR125e均有极强竞争力,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分别排名头戴式立体声耳机第二和第五名,而偶尔下探到1000~2000元区间的歌德SR325e更是以91分雄踞所有耳机第一。
歌德诞生于1953年,此时在蒂凡尼有多年制表经验的Joseph Grado开始制作唱机配件,他利用以前的制表工具制作了第一个歌德产品:LP唱头,该产品随后在市场上收获出色的口碑,从此开启品牌传奇。但随着唱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歌德从九十年代开始将重心转向耳机产品。其头戴式耳机都有着标志性的外观,耳机线粗大,耳机腔体较厚,通过一根“天线”与头梁连接,被称为天线宝宝造型。此外,大部分歌德耳机一直由手工制作,产品做工粗犷,精细程度与其它大厂相比略有差距。
歌德是一家家族式企业,2013年第三代掌门人Jonathan Grado上任。随着Jonathan Grado的到来,2014年6月,歌德宣布将所有型号的i后缀改为e后缀。相比i后缀,e后缀型号采用全新的红色单元(仅旗舰型号GS2000e和PS2000e为蓝紫色),中频更为浓郁,并且灵敏度由98dB提升到99.8dB,插头从6.35mm改成3.5mm小插头。显而易见,歌德希望它们的耳机能更容易被手机推动,这也符合当下用户的使用习惯。
歌德的耳机主要分为Prestige、Reference、Statement和Professional等几个系列,除了定位最低端的Prestige系列,其它系列均大量采用木质外壳。SR325e、SR225e和SR125e都属于Prestige系列,产品定位高低以数字大小区分。其中SR225e和SR125e分别为1799元和1399元,厚厚的腔体外壳为塑料材质,被发烧友称为“塑料桶”;SR325e则为2699元,碰上电商活动经常能以2000元以内的价格入手,采用铝合金材质腔体,是“金属桶”,整体质感更高。
SR325e、SR225e和SR125e的大部分配置相同,灵敏度为99.8dB,抗阻32欧姆,采用开放式设计,耳罩为贴耳式。并且歌德头戴式耳机使用了较为特别的空心软海绵,弹性一般,稍有记忆性,表面手感较涩,天气不热时舒适度不错,压迫感不强,但耐久性一般,遇汗水易老化。声音方面,SR225e低频清晰结实,量感适中,中频人声清晰,高频不仅延展出色,解析力和信息量也很到位;而SR125e低频相比SR225e量感更足,中频更浓但不够细腻,整体三频还算均衡。
作为“金属桶”的SR325e,相比SR225e和SR125e解析力进一步提升,低频比SR125e量更多,质感更好,中频人声细腻,高频相对SR225e延展出色且更亮,透明度好。而在调音方面,SR325e、SR225e和SR125e都有歌德一贯的热情奔放的美式风格,适合听流行和摇滚音乐,古典乐则不是它们所擅长的。
2. Hifiman HE400S头戴式耳机¥1,099
如果对国内品牌耳机的印象还停留在“听个响”阶段,那么对它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作为国内耳机品牌的代表之一,HIFIMAN的两款耳机HE400S和HE400i,就以88分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并列排名头戴式有线耳机第二,而排名这两款耳机之后的,不乏宝华韦健、铁三角和索尼等大厂产品。
HIFIMAN创始人边仿是一位颇有名气的HiFi发烧友,曾受出版社邀请写过随身听和耳机类书籍。2005年,边仿创立HIFIMAN。而让HIFIMAN名声大噪的,是其2009年推出的全球首款便携式HiFi播放器HM801,结束了那个HiFi设备过于庞大、随身MP3又音质不佳的年代。知名外国媒体《连线》杂志甚至贬低iPod,而称赞HM801是“为极客们做的王者产品”。
在耳机领域,HIFIMAN是平板振膜耳机代表品牌之一,旗舰产品HE1000面世不久便斩获2015年美国洛基山音响展金奖,与其比肩的则是位列神坛的STAX SR-009及森海塞尔HD800;前作HE-6更是首次让最知名HiFi媒体之一的InnerFidelity,认为是跻身世界级耳机行列的中国品牌产品。
而平板振膜技术是由雅马哈在上世纪70年代普及的,该技术振膜为薄得透明的薄膜,取代了传统动圈单元上较重较硬的喇叭振盆,磁铁位于一侧或两侧;平面的音圈则嵌入轻薄的振膜里,可通过磁力更均匀地分布驱动力。这样一来,平板振膜所接受的信号更准确,失真更少,细节也更多。
HIFIMAN头戴式耳机几乎都采用平板振膜,顶级型号往往采用单独的英文命名,如SHANGRI-LA、SUSVARA等;次顶级为HE1000系列和大部分Edition型号(Edition S除外),有HE1000、HE1000 V2和Edition X V2等;中高端型号以HE6和HE5开头,包括HE6se、HE560及HE 5LE等;HE400系列则最为低端,主打2000元上下的高性价比易驱动平板耳机。
HE400S和HE400i分别是HE400系列第三、第二代产品,售价为1799元和1299元。其中,HE400S除了在美国《消费者报告》排名第二,还是发烧天书The Absolute Sound 2015年度头戴式耳机的获奖产品、2016年发烧耳机编辑选择奖,以及英国杂志Hi-Fi+评选的2015年度最佳发烧耳机。
HE400S和HE400i的外观相似,均为开放式设计,包耳式耳罩为全棉材质,佩戴舒适但比较吸灰,头梁类似STAX的“双层”头带设计,大面积的皮质可调节头梁受力均衡且柔软舒适。不过HE400S和HE400i重量均超过350g,与竞品相比颇有分量。二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腔体颜色,HE400S为银灰色,HE400i则为黑紫色。此外,HE400S相比HE400i更容易被手机驱动,抗阻为22欧姆,灵敏度为98dB,HE400i则是35欧姆和93dB。因此HE400i如果搭配不错的播放器或声卡作为音源,更能发挥出大部分实力。
实际听感方面,HE400S没有明显偏向性,整体均衡自然,在其价位上并不多见且难得。不论是HIFIMAN一贯擅长的流行人声还是古典音乐,在HE400S上都非常耐听,适合各种曲风都有涉猎的用户作为日常聆听选择。而HE400i的中频和低频听感柔和,丰富的层次感优于大部分动圈耳机,体现了平板振膜耳机的优势,同样是均衡且极具性价比的选择,只不过在前端的投入上较HE400S要大一些。
3. Hifiman HE-400i头戴式耳机¥759
如果对国内品牌耳机的印象还停留在“听个响”阶段,那么对它们来说是不公平的。作为国内耳机品牌的代表之一,HIFIMAN的两款耳机HE400S和HE400i,就以88分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并列排名头戴式有线耳机第二,而排名这两款耳机之后的,不乏宝华韦健、铁三角和索尼等大厂产品。
HIFIMAN创始人边仿是一位颇有名气的HiFi发烧友,曾受出版社邀请写过随身听和耳机类书籍。2005年,边仿创立HIFIMAN。而让HIFIMAN名声大噪的,是其2009年推出的全球首款便携式HiFi播放器HM801,结束了那个HiFi设备过于庞大、随身MP3又音质不佳的年代。知名外国媒体《连线》杂志甚至贬低iPod,而称赞HM801是“为极客们做的王者产品”。
在耳机领域,HIFIMAN是平板振膜耳机代表品牌之一,旗舰产品HE1000面世不久便斩获2015年美国洛基山音响展金奖,与其比肩的则是位列神坛的STAX SR-009及森海塞尔HD800;前作HE-6更是首次让最知名HiFi媒体之一的InnerFidelity,认为是跻身世界级耳机行列的中国品牌产品。
而平板振膜技术是由雅马哈在上世纪70年代普及的,该技术振膜为薄得透明的薄膜,取代了传统动圈单元上较重较硬的喇叭振盆,磁铁位于一侧或两侧;平面的音圈则嵌入轻薄的振膜里,可通过磁力更均匀地分布驱动力。这样一来,平板振膜所接受的信号更准确,失真更少,细节也更多。
HIFIMAN头戴式耳机几乎都采用平板振膜,顶级型号往往采用单独的英文命名,如SHANGRI-LA、SUSVARA等;次顶级为HE1000系列和大部分Edition型号(Edition S除外),有HE1000、HE1000 V2和Edition X V2等;中高端型号以HE6和HE5开头,包括HE6se、HE560及HE 5LE等;HE400系列则最为低端,主打2000元上下的高性价比易驱动平板耳机。
HE400S和HE400i分别是HE400系列第三、第二代产品,售价为1799元和1299元。其中,HE400S除了在美国《消费者报告》排名第二,还是发烧天书The Absolute Sound 2015年度头戴式耳机的获奖产品、2016年发烧耳机编辑选择奖,以及英国杂志Hi-Fi+评选的2015年度最佳发烧耳机。
HE400S和HE400i的外观相似,均为开放式设计,包耳式耳罩为全棉材质,佩戴舒适但比较吸灰,头梁类似STAX的“双层”头带设计,大面积的皮质可调节头梁受力均衡且柔软舒适。不过HE400S和HE400i重量均超过350g,与竞品相比颇有分量。二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腔体颜色,HE400S为银灰色,HE400i则为黑紫色。此外,HE400S相比HE400i更容易被手机驱动,抗阻为22欧姆,灵敏度为98dB,HE400i则是35欧姆和93dB。因此HE400i如果搭配不错的播放器或声卡作为音源,更能发挥出大部分实力。
实际听感方面,HE400S没有明显偏向性,整体均衡自然,在其价位上并不多见且难得。不论是HIFIMAN一贯擅长的流行人声还是古典音乐,在HE400S上都非常耐听,适合各种曲风都有涉猎的用户作为日常聆听选择。而HE400i的中频和低频听感柔和,丰富的层次感优于大部分动圈耳机,体现了平板振膜耳机的优势,同样是均衡且极具性价比的选择,只不过在前端的投入上较HE400S要大一些。
4. 拜雅 DT990头戴式耳机¥1,499
当拜雅(beyerdynami)的耳机DT48于1937年问世时,“耳机”(headphone)一词还不存在,品牌因此被尊称为耳机之父。随后的时间里,拜雅还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副四声道耳机DT204,以及第一副静电耳机ET1000。其经典产品DT880/DT990和T1,也曾引领了耳机发展的潮流,品牌有着深厚的技术积淀。
拜雅的头戴式耳机众多,在1000~2000元区间拥有多达7款产品,其中包括经典DT系列的DT1350、DT990 PRO、DT990、DT880 PRO、DT880和DT770 PRO,以及主打个性化定制的CUSTOM ONE PRO PLUS。
如果你是耳机发烧友,一定不会对拜雅的三剑客——DT990、DT880和DT770感到陌生。作为拜雅头戴式耳机最经典的三个型号,它们已被推向市场多年,针对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进行外观和调音方面的升级,并且均为德国制造,品质极有保证。目前在售的DT990 PRO、DT990、DT880 PRO、DT880和DT770 PRO,价格在1100~1900元之间。其中PRO版本定位为监听耳机,强调对音乐的准确还原,不加入任何调音。
具体参数上,DT990 PRO和DT880 PRO抗阻均为250欧姆,DT990、DT880和DT770 PRO则都有32/250/600或32/80/250三种抗阻可选,并且这5款耳机的灵敏度多是96dB(DT990 PRO为90dB)。因此如果使用手机作为前端,最好选择32欧姆抗阻版本。此外,这5款耳机都为包耳式设计,可接入3.5mm和6.35mm两种耳机接口;主要不同在于DT990(PRO)为开放式,DT880(PRO)为半开放,DT770 PRO则是密闭式。声音方面,PRO版本均可准确还原音乐,解析力强,声音平滑自然;而DT990的开放式设计具有良好空间感,低频量感足,中频细致自然;DT880则三频均衡,对纯音乐和古典音乐的回放极为出色。
DT1350相对于前面5款耳机定位更高,售价为1959元。其采用了拜雅经典的特斯拉单元技术,这种技术多见于拜亚动力T1等高端型号耳机,可使耳机解析力更强,失真更低。与DT990等5款耳机不同,DT1350还采用了可折叠和贴耳式设计,更便携。同时其有32和80欧姆两种抗阻版本可选,灵敏度为109dB,能轻易被手机驱动。而在声音方面,DT1350提供了参考级的音质水准,三频均衡,解析力高,无论是女声独唱还是大编制古典曲目都表现得游刃有余。
主打个性化定制的CUSTOM ONE PRO PLUS则为1599元,时尚的外观更适合出街佩戴,并且有16片不同风格的可更换外壳。同时,其个性化也体现在声音上,具有四挡可调节低音,轻松听感及重低音爱好者都能满足,适合各种音乐都会听的消费者。此外,CUSTOM ONE PRO PLUS抗阻为16欧姆,灵敏度为96dB,支持线控和麦克风功能,非常适合在手机上使用。不过其采用包耳式设计及厚实的皮质耳垫,在夏天使用时极为闷热。
5. GRADO/歌德SR225e头戴式耳机¥1,899
相比于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虽然在携带上不太方便,但其有着较大的驱动单元,音质好,且不深入耳道,不易造成听力损伤、引起细菌感染,为不少消费者所青睐。
而在价位上,1000~2000元作为进阶级头戴式耳机的预算更合理。一方面该价位耳机相比1000元以下耳机普遍有较大提升,另一方面2000元以上耳机虽然有不少经典之作,但完全挖掘它们的潜力需要购买较为昂贵的前端设备,对从入门过渡到进阶的消费者来说并不友好。
在1000~2000元价位上,歌德布局的两款产品SR225e和SR125e均有极强竞争力,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分别排名头戴式立体声耳机第二和第五名,而偶尔下探到1000~2000元区间的歌德SR325e更是以91分雄踞所有耳机第一。
歌德诞生于1953年,此时在蒂凡尼有多年制表经验的Joseph Grado开始制作唱机配件,他利用以前的制表工具制作了第一个歌德产品:LP唱头,该产品随后在市场上收获出色的口碑,从此开启品牌传奇。但随着唱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歌德从九十年代开始将重心转向耳机产品。其头戴式耳机都有着标志性的外观,耳机线粗大,耳机腔体较厚,通过一根“天线”与头梁连接,被称为天线宝宝造型。此外,大部分歌德耳机一直由手工制作,产品做工粗犷,精细程度与其它大厂相比略有差距。
歌德是一家家族式企业,2013年第三代掌门人Jonathan Grado上任。随着Jonathan Grado的到来,2014年6月,歌德宣布将所有型号的i后缀改为e后缀。相比i后缀,e后缀型号采用全新的红色单元(仅旗舰型号GS2000e和PS2000e为蓝紫色),中频更为浓郁,并且灵敏度由98dB提升到99.8dB,插头从6.35mm改成3.5mm小插头。显而易见,歌德希望它们的耳机能更容易被手机推动,这也符合当下用户的使用习惯。
歌德的耳机主要分为Prestige、Reference、Statement和Professional等几个系列,除了定位最低端的Prestige系列,其它系列均大量采用木质外壳。SR325e、SR225e和SR125e都属于Prestige系列,产品定位高低以数字大小区分。其中SR225e和SR125e分别为1799元和1399元,厚厚的腔体外壳为塑料材质,被发烧友称为“塑料桶”;SR325e则为2699元,碰上电商活动经常能以2000元以内的价格入手,采用铝合金材质腔体,是“金属桶”,整体质感更高。
SR325e、SR225e和SR125e的大部分配置相同,灵敏度为99.8dB,抗阻32欧姆,采用开放式设计,耳罩为贴耳式。并且歌德头戴式耳机使用了较为特别的空心软海绵,弹性一般,稍有记忆性,表面手感较涩,天气不热时舒适度不错,压迫感不强,但耐久性一般,遇汗水易老化。声音方面,SR225e低频清晰结实,量感适中,中频人声清晰,高频不仅延展出色,解析力和信息量也很到位;而SR125e低频相比SR225e量感更足,中频更浓但不够细腻,整体三频还算均衡。
作为“金属桶”的SR325e,相比SR225e和SR125e解析力进一步提升,低频比SR125e量更多,质感更好,中频人声细腻,高频相对SR225e延展出色且更亮,透明度好。而在调音方面,SR325e、SR225e和SR125e都有歌德一贯的热情奔放的美式风格,适合听流行和摇滚音乐,古典乐则不是它们所擅长的。
6. GRADO/歌德SR125e头戴式耳机¥1,499
相比于耳塞式耳机,头戴式耳机虽然在携带上不太方便,但其有着较大的驱动单元,音质好,且不深入耳道,不易造成听力损伤、引起细菌感染,为不少消费者所青睐。
而在价位上,1000~2000元作为进阶级头戴式耳机的预算更合理。一方面该价位耳机相比1000元以下耳机普遍有较大提升,另一方面2000元以上耳机虽然有不少经典之作,但完全挖掘它们的潜力需要购买较为昂贵的前端设备,对从入门过渡到进阶的消费者来说并不友好。
在1000~2000元价位上,歌德布局的两款产品SR225e和SR125e均有极强竞争力,在美国《消费者报告》中分别排名头戴式立体声耳机第二和第五名,而偶尔下探到1000~2000元区间的歌德SR325e更是以91分雄踞所有耳机第一。
歌德诞生于1953年,此时在蒂凡尼有多年制表经验的Joseph Grado开始制作唱机配件,他利用以前的制表工具制作了第一个歌德产品:LP唱头,该产品随后在市场上收获出色的口碑,从此开启品牌传奇。但随着唱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歌德从九十年代开始将重心转向耳机产品。其头戴式耳机都有着标志性的外观,耳机线粗大,耳机腔体较厚,通过一根“天线”与头梁连接,被称为天线宝宝造型。此外,大部分歌德耳机一直由手工制作,产品做工粗犷,精细程度与其它大厂相比略有差距。
歌德是一家家族式企业,2013年第三代掌门人Jonathan Grado上任。随着Jonathan Grado的到来,2014年6月,歌德宣布将所有型号的i后缀改为e后缀。相比i后缀,e后缀型号采用全新的红色单元(仅旗舰型号GS2000e和PS2000e为蓝紫色),中频更为浓郁,并且灵敏度由98dB提升到99.8dB,插头从6.35mm改成3.5mm小插头。显而易见,歌德希望它们的耳机能更容易被手机推动,这也符合当下用户的使用习惯。
歌德的耳机主要分为Prestige、Reference、Statement和Professional等几个系列,除了定位最低端的Prestige系列,其它系列均大量采用木质外壳。SR325e、SR225e和SR125e都属于Prestige系列,产品定位高低以数字大小区分。其中SR225e和SR125e分别为1799元和1399元,厚厚的腔体外壳为塑料材质,被发烧友称为“塑料桶”;SR325e则为2699元,碰上电商活动经常能以2000元以内的价格入手,采用铝合金材质腔体,是“金属桶”,整体质感更高。
SR325e、SR225e和SR125e的大部分配置相同,灵敏度为99.8dB,抗阻32欧姆,采用开放式设计,耳罩为贴耳式。并且歌德头戴式耳机使用了较为特别的空心软海绵,弹性一般,稍有记忆性,表面手感较涩,天气不热时舒适度不错,压迫感不强,但耐久性一般,遇汗水易老化。声音方面,SR225e低频清晰结实,量感适中,中频人声清晰,高频不仅延展出色,解析力和信息量也很到位;而SR125e低频相比SR225e量感更足,中频更浓但不够细腻,整体三频还算均衡。
作为“金属桶”的SR325e,相比SR225e和SR125e解析力进一步提升,低频比SR125e量更多,质感更好,中频人声细腻,高频相对SR225e延展出色且更亮,透明度好。而在调音方面,SR325e、SR225e和SR125e都有歌德一贯的热情奔放的美式风格,适合听流行和摇滚音乐,古典乐则不是它们所擅长的。
7. AKG K702头戴式耳机¥1,699
AKG是传统老牌耳机厂商,在耳机制造与调音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无论是工艺还是对整体细节的把握,都能做到恰如其分。音乐界传奇人物昆西琼斯就是使用AKG的设备制作专辑和录音,其中包括享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名曲“We Are the World”。
不过自从AKG所属的哈曼集团被三星收购后,面向民用市场的资源倾斜被大幅削减,AKG近几年也较少推出千元级头戴耳机产品。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AKG千元级头戴耳机,主要有K712 PRO、K612 PRO、Q701和K702,它们推出时间都在2014年及以前,并且只能通过第三方经销商购买。但作为早期定位较高的型号,这4款耳机仍有着不俗的实力,都是VGP 2019获奖型号,K612 PRO还获得了金奖。
K系列是AKG专业类耳机的旗舰系列,Q系列则是由“音乐教父”昆西琼斯参与调音的K系列,可以将Q系列看作是K系列里的一个附属系列。而以7开头的型号作为K系列的中坚产品,包括K712 PRO、Q701和K702,都备受发烧友的喜爱,6开头的型号则相对更具性价比一些。
K712 PRO、K612 PRO、Q701和K702的定位高低可根据数字大小得出,它们都是包耳式耳机,且采用开放式设计。虽然这4款耳机灵敏度均在100dB以上,但抗阻都超过了60欧姆,对于习惯用手机来听歌的消费者并不友好,需要较好的前端设备才能完全挖掘它们的实力。
作为4款耳机中定位最高的K712 PRO,在声音上有着鲜明的AKG风格,整体宽松均衡,低频下潜较深,中高频则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但可惜解析力稍显不足。Q701作为K701的小改款主攻年轻流行市场,解析力强,低频量足,人声定位精准,缺点是中高频衔接不够自然。K702虽然分为国产和奥地利产两种版本,但其实声音差别不大。其与K612 PRO一样,出于自身监听耳机的定位,对声音的还原更原汁原味。
8. AKG Q701头戴式耳机¥2,199
AKG是传统老牌耳机厂商,在耳机制造与调音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无论是工艺还是对整体细节的把握,都能做到恰如其分。音乐界传奇人物昆西琼斯就是使用AKG的设备制作专辑和录音,其中包括享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名曲“We Are the World”。
不过自从AKG所属的哈曼集团被三星收购后,面向民用市场的资源倾斜被大幅削减,AKG近几年也较少推出千元级头戴耳机产品。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AKG千元级头戴耳机,主要有K712 PRO、K612 PRO、Q701和K702,它们推出时间都在2014年及以前,并且只能通过第三方经销商购买。但作为早期定位较高的型号,这4款耳机仍有着不俗的实力,都是VGP 2019获奖型号,K612 PRO还获得了金奖。
K系列是AKG专业类耳机的旗舰系列,Q系列则是由“音乐教父”昆西琼斯参与调音的K系列,可以将Q系列看作是K系列里的一个附属系列。而以7开头的型号作为K系列的中坚产品,包括K712 PRO、Q701和K702,都备受发烧友的喜爱,6开头的型号则相对更具性价比一些。
K712 PRO、K612 PRO、Q701和K702的定位高低可根据数字大小得出,它们都是包耳式耳机,且采用开放式设计。虽然这4款耳机灵敏度均在100dB以上,但抗阻都超过了60欧姆,对于习惯用手机来听歌的消费者并不友好,需要较好的前端设备才能完全挖掘它们的实力。
作为4款耳机中定位最高的K712 PRO,在声音上有着鲜明的AKG风格,整体宽松均衡,低频下潜较深,中高频则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但可惜解析力稍显不足。Q701作为K701的小改款主攻年轻流行市场,解析力强,低频量足,人声定位精准,缺点是中高频衔接不够自然。K702虽然分为国产和奥地利产两种版本,但其实声音差别不大。其与K612 PRO一样,出于自身监听耳机的定位,对声音的还原更原汁原味。
9. AKG K612 PRO耳机¥1,150
AKG是传统老牌耳机厂商,在耳机制造与调音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无论是工艺还是对整体细节的把握,都能做到恰如其分。音乐界传奇人物昆西琼斯就是使用AKG的设备制作专辑和录音,其中包括享誉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名曲“We Are the World”。
不过自从AKG所属的哈曼集团被三星收购后,面向民用市场的资源倾斜被大幅削减,AKG近几年也较少推出千元级头戴耳机产品。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AKG千元级头戴耳机,主要有K712 PRO、K612 PRO、Q701和K702,它们推出时间都在2014年及以前,并且只能通过第三方经销商购买。但作为早期定位较高的型号,这4款耳机仍有着不俗的实力,都是VGP 2019获奖型号,K612 PRO还获得了金奖。
K系列是AKG专业类耳机的旗舰系列,Q系列则是由“音乐教父”昆西琼斯参与调音的K系列,可以将Q系列看作是K系列里的一个附属系列。而以7开头的型号作为K系列的中坚产品,包括K712 PRO、Q701和K702,都备受发烧友的喜爱,6开头的型号则相对更具性价比一些。
K712 PRO、K612 PRO、Q701和K702的定位高低可根据数字大小得出,它们都是包耳式耳机,且采用开放式设计。虽然这4款耳机灵敏度均在100dB以上,但抗阻都超过了60欧姆,对于习惯用手机来听歌的消费者并不友好,需要较好的前端设备才能完全挖掘它们的实力。
作为4款耳机中定位最高的K712 PRO,在声音上有着鲜明的AKG风格,整体宽松均衡,低频下潜较深,中高频则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但可惜解析力稍显不足。Q701作为K701的小改款主攻年轻流行市场,解析力强,低频量足,人声定位精准,缺点是中高频衔接不够自然。K702虽然分为国产和奥地利产两种版本,但其实声音差别不大。其与K612 PRO一样,出于自身监听耳机的定位,对声音的还原更原汁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