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颜值无反相机推荐榜
1. Leica/徕卡TL2触摸屏无反相机(APS-C微单)¥16,000
在徕卡的百年岁月里,无数摄影师用徕卡相机留下了伟大的历史印记,浪漫革命家切格瓦拉的头像,时代广场上男女相拥的“胜利之吻”,皆出自徕卡相机。徕卡的红色可乐标,仿佛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每一个热爱摄影的人。徕卡100周年宣传视频里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没有发明相机,但我们发明了摄影。”
徕卡以全画幅旁轴相机闻名,M系列旁轴相机是徕卡最重要的名片,徕卡也因此给人留下了复古的印象。但当徕卡造起了无反相机的时候,人们才明白极简和实用主义才是徕卡一以贯之的设计准则。
徕卡第一款无反相机徕卡T发布于2014年,采用APS-C画幅。这如今仍是一款前卫到骨子里的相机,它的外观极尽简约,由一整块铝合金削切成型,正面和背面没有一颗按键,只有一块巨大的触控屏。徕卡为此发布了一个被人称为史上最无聊的广告,完整记录了一个徕卡工匠打磨徕卡T外壳的全过程,足足磨了40分钟,这也正是每台徕卡T平均需要经过人工打磨的时间。徕卡相机的造型、样式会随着时代改变,但徕卡的做工一直无懈可击。
不过初代徕卡T还是暴露了徕卡过去电子性能孱弱的缺陷,一万多元的售价只能买到入门级的配置水平,反应速度很慢。但2017年发布的继承者徕卡TL2则焕然一新,高达1/40000秒的超高速快门,20张/秒的高速连拍,4K-30P的高码率视频记录能力,徕卡TL2一下成为了APS-C无反相机中机身性能的领先者。徕卡TL2的售价在15000元左右,也许TL2的性价比依旧不高,但市面上没有比TL2更前卫的相机了。除了TL2,徕卡还有相对朴实的CL,性能规格与TL2基本相同,操控上也偏向主流相机,造型更像徕卡过去的旁轴相机,但也相对中庸。
全画幅是徕卡的精髓,它对徕卡具有别样的意义。全画幅指的是与135胶片同尺寸的传感器,这个胶片尺寸便来自于徕卡百年前对笨重的大画幅相机进行的改良,使相机从一个大箱子变成一个可以挂在脖子上的小物件,全画幅的标准一直沿用至今。“我们没有发明相机,但我们发明了摄影。”
徕卡SL是徕卡首款全画幅无反相机,于2016年发布。徕卡的设计总是让人期待,但相较于徕卡T的前卫,SL简直朴实得像个流水线工人,被很多人诟病设计开倒车。但这一切其实都顺理成章,T面向业余用户,以触控操作为主,所以T是极简的;SL偏向专业用户,机身需要更多的按键和拨轮,需要明亮的取景器和宽大的手柄,造就了SL现有的样子。2400万像素无低通滤镜传感器,来自松下的DFD反差对焦技术,11张/秒的高速连拍,4K-10bit-422的视频外录能力,440万像素0.8倍放大倍率的超级取景器,由一整块实心铝加工而成的坚固机身,这些都是SL朴实外观下隐藏的实力,是一台称职的生产力工具。
徕卡相机无需担心镜头问题,徕卡本身就是最好的镜头制造商。徕卡APS-C系统一共有6枚自动对焦镜头选择,而全画幅的SL采用L卡口,有4枚徕卡原厂镜头。L卡口并非是徕卡独占的卡口,松下、适马都是L卡口的成员,被网友戏称为“马拉松”组合,这个组合极其强悍,将来会有源源不断的全画幅L卡口镜头和机身发布,可以预见,L卡口联盟的全画幅系统将是索尼FE全画幅系统最有力的竞争者。
2. Olympus/奥林巴斯PEN-F翻转触屏无反相机(微单)¥4,599
奥林巴斯是拥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光学品牌,执着于相机的小型化,在单反时代便开发出一整套小而美的“4/3系统”,虽然小众,却有不少忠实簇拥。在4/3系统基础上,奥林巴斯联合松下开发出世界上首个无反相机系统:M4/3系统。2017年,奥林巴斯在竞争最激烈的日本市场拿下无反相机销量冠军宝座。
奥林巴斯与松下同属M4/3系统阵营,整体性能类似,但设计风格有很大差异。奥林巴斯的外观设计大多复古,以银、灰、黑三色亚光材质和黑色蒙皮相搭配,做工精致考究,是无反相机中的颜值担当。奥林巴斯的相机握感和操控性俱佳,细节处设计皆有功能性考量,并没有为了复古而刻意扭曲。2009年奥林巴斯便发布了旗下第一台无反相机EP-1,平直流畅的机身线条充分发扬了无反相机结构简单的优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后来众多无反相机的设计模板。
M4/3系统受限于传感器较小,高感表现比全画幅系统差1-2档,但奥林巴斯拥有最成熟的机身五轴防抖技术,五轴防抖能通过传感器反向动作补偿左右、上下、旋转带来的摇摆以及垂直、水平的位移,最高能提高5-6档曝光时间,只要经过一点训练,手持曝光一秒也能保持画面清晰,夜间拍摄无需将ISO调到太高,大可放心将快门速度降下来。
奥林巴斯的相机按造型和操控分为两个系列:造型类似小型单反的OM-D系列,及造型类似复古旁轴的PEN系列。OM-D系列里有定位从高到低有EM1、EM5、EM10三个主要型号,PEN系列有准专业级的PEN-F和入门级的E-PL。奥林巴斯同代产品画质都相差无几,主要以操控配置来划分等级。
OM-D系列
EM1是奥林巴斯的最强旗舰,目前更新到第二代产品EM1 Mark II,售价万元左右,拥有复古却专业的外观设计,握感舒适,操控性一流。机身拥有高达每秒18张的追焦连拍速度,速度性媲美售价几万元的索尼A9。
E-M5 Mark II是奥林巴斯的主力机型,定位准专业机型,售价5000元左右,拥有顶级的五轴防抖性能和防水溅防尘防冻机身,造型精致复古,带有高像素模式,可多张连拍合成6400万像素照片,综合体验优秀,备受好评。EM10是OM-D系列的入门机型,可理解为EM5的减配版,没有三防机身,五轴防抖的规格相比EM5要低一档,但由于率先更新到第三代,支持4K视频录制,这是E-M5 Mark II所欠缺的。
PEN系列
奥林巴斯1959年发布了形如旁轴的PEN相机,成为奥林巴斯的经典代表作。在数码时代奥林巴斯复刻了PEN,取名为PEN-F,这是一款非常漂亮的相机,机身结构由一整块铝合金切割而成,工艺精湛,遍布全身的机械结构满足了摄影师们的情怀。PEN-F其实是一款准专业级的相机,各方面性能甚至稍稍优于E-M5,仅次于EM1,售价在6000元左右。
相比OM-D系列的几款相机,PEN-F更适合街拍创作,其内置了丰富的创意滤镜选项,并且带有专门的快捷键。在内置滤镜和修图功能等玩法上,奥林巴斯不输富士,但这些功能完全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的修图软件完成,并非购买相机的理由。
PEN系列除了大将PEN-F,还有老将E-PL系列,它定位入门级,目前已经更新换代到E-PL9,除了黑、银、灰,还有更多配色选项,但材质、做工、设计相比奥林巴斯的其他产品有明显差距,在便携性上也不如同为M4/3阵营的松下GF,售价也更高一些。E-PL相比同价位竞品的主要优势是机身的三轴防抖功能,但机身三轴防抖和其他品牌普遍采用的镜头防抖在效果上并没有显著差距,而画质相比索尼、富士、佳能的同价位的APS-C机型则完全落于下风,便携性、美观性、操控性上也没有占到优势。
镜头群
M4/3阵营的一大优势是镜头群丰富,松下和奥林巴斯的镜头可以互相通用,有超过60枚镜头可供选择,其中有售价较低且体积小巧的饼干头,能充分发挥M4/3系统小巧的优势,也有体积较大锐度极高的专业镜头,让M4/3系统也能完成专业的拍摄任务。早期松下采用纯镜头防抖,奥林巴斯采用纯机身防抖,导致松下的镜头搭载到奥林巴斯的机身上时会有防抖上的冗余,只需要在机内做一番优先级的设置,并不影响使用。
※EM1、EM5、EM10三者定位和性能参数有何区别,如何选购?
EM5是奥林巴斯2012年推出的机型,定位准专业机型,拥有防水溅防尘防冻机身,造型精致复古,综合体验优秀,备受好评。2015年更新到第二代EM5 Mark II,带有能提高6档曝光时长的顶级五轴防抖技术,奥林巴斯利用传感器位移研制出高像素合成功能,传感器通过上下左右每次移动半个像素各拍摄一张照片,将四张1600万像素的照片合成一张6400万像素的高清照片,画面锐度有质的提高,但该功能使用场景受到限制,无论是相机还是拍摄对象都不能有丝毫抖动,否则画面会糊掉。EM5 Mark II配置了一块可360度旋转翻折的触控屏,可以多角度取景和自拍,这是索尼和富士所欠缺的。
EM10是OM-D系列的入门机型,由于2017年率先更新到第三代EM10-Mark III,电子性能反而高于较早发布的EM5 Mark II,两者售价接近,EM10-Mark III支持4K视频录制,但由于定位于入门,机身做工稍逊,没有三防机身,五轴防抖的规格相比EM5要低一档,也没有高像素合成功能,如果更注重拍照功能而非视频,还是建议选择EM5。
EM1是奥林巴斯的旗舰系列,目前更新到第二代产品EM1 Mark II,售价万元左右,拥有复古却专业的外观设计,握感舒适,操控性一流。机身拥有高达每秒18张的追焦连拍速度,速度媲美售价几万元的索尼A9。其支持高码率影院级4K视频拍摄,还能通过像素位移合成8000万像素高清画面。E-M1是奥林巴斯唯一带有相位对焦的机型,转接曾经的4/3系统镜头也能快速对焦。如果对画幅没有执念,那EM1堪称一台无懈可击的全能相机。
3. Fujifilm/富士X-Pro2光学混合取景无反相机(APS-C微单)¥9,299
富士有八十多年历史,以胶卷闻名世界,同时也是老牌的相机制造商。2012年开发出旗舰级无反相机X-Pro1,宣告进入无反阵营,如今富士已经发展出庞大的相机序列和一批高素质的镜头群,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相机系统。
富士是充满人文情怀的相机品牌,相机常采用复古设计,机身以平直硬朗的线条为主,机身顶部常带有机械式的快门、ISO和曝光补偿转盘,有的相机还带有旁轴光学取景器,亚光金属材质和蒙皮包裹塑造出高颜值的机身。富士是硕果仅存的胶卷制造商,富士相机内搭载了众多胶片模拟滤镜,能直接拍摄出带有胶片颗粒质感的照片。富士的照片直出色彩深受用户喜爱,无需后期修图就能讨好大多数人的眼球。从里到外,富士相机都带有十足的文艺范。
富士相机的传感器也与众不同,其采用的X-Trans传感器通过打乱子像素的排布方式,无需低通滤镜即可消除摩尔纹,避免了低通滤镜对画面锐度的影响,图像清晰度接近全画幅传感器的水准,这是富士APS-C旗舰产品敢于和索尼全画幅A7系列抗衡的资本。但这种传感器也有缺陷,其最低ISO只能下到200,而常规传感器ISO最低可达64,有着3倍的差距。在高感表现和宽容度上,APS-C传感器要跨级挑战全画幅也不太现实。
全画幅的画质无疑更好,但“全”不代表圆满,“全画幅”只是一个被人为定义的尺寸,比全画幅更大的有中画幅,比全画幅小的APS-C画幅,也有更多出于成本、便携性的考虑。如果要选择一款APS-C画幅的机型,那优先推荐富士。尽管索尼、佳能都拥有不少APS-C画幅机型,甚至还有个别性能极其出色的产品,但它们都并不属于各自品牌的旗舰定位产品,在镜头群上最为明显。
APS-C画幅相机:
富士的APS-C相机分为三个各有特色的旗舰系列,X-Pro系列、X-T系列、X-H系列。同一代产品采用完全相同的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在画质上不分高下,但在取景、操控、对焦、功能性上这几个系列完全不同。三者售价在8000-12000元之间。X-Pro采用类旁轴式的复古设计,外观极具特色。X-T系列是富士的主力旗舰,性能最强。富士旗舰相机在画质、对焦、操控、反应速度上都表现出色,但缺少机身防抖是个遗憾,而X-H系列是富士2017年推出的新旗舰,也是富士唯一带有机身五轴防抖的机型,主打视频拍摄功能。
除了三个旗舰系列,富士还有众多面向主流消费市场的机型,它们大多都是上述旗舰系列的减配版本,比如X-T20是X-T2的减配版,外观等比缩小,但减配只在操控性上,画质并没有减配,而售价降低到5000元左右。X-E系列则是X-Pro系列的减配版,机身性能基本不变,只是取消了光电混合取景器,采用单纯的电子取景器代替,售价降低了一倍,可见X-Pro上光电混合取景器确实有极高的成本和附加价值。
X-A系列是富士的入门机型,售价也仅在2000-3500元左右,采用和索尼A5000系列类似的翻转触控屏,以触控为主的操控方式即便小白用户也能轻松上手,每个品牌的入门级机型都大同小异,不过富士独有的胶片模拟功能可令其增色不少。
中画幅相机:
尽管APS-C画幅对大多数人已然够用,但很多专业用户不得不因为画质而转投生产全画幅相机的品牌。2017年富士推出了中画幅无反相机GFX系列,让嫌弃富士底太小的“全幅党”沉默了。如果对画质有极为严肃的要求,那推荐购买富士GFX。富士中画幅的传感器面积比全画幅大70%,过去全画幅对APS-C画幅的所有优势,在中画幅面前都成了劣势。
GFX是目前画幅最大、像素最高的无反系统之一。GFX目前有两款机型:GFX-50S和GFX-50R,都采用5140万像素传感器,机身参数完全相同,仅在操控性上有所区别。GFX-50S更专业,带有肩屏,但也更厚重,GFX-50R更轻薄,售价35000元左右,虽然依旧不是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所能负担的,但对比七万元的哈苏X1D或十几万元的中画幅数码后背,GFX已堪称性价比最高的中画幅相机。
镜头群:
富士龙镜头在专业影视拍摄中具有重要地位,富士EBC镀膜技术被誉为“世界三大镀膜”之一。富士APS-C相机搭配X卡口镜头,拥有超过30款镜头可供选择,包含众多超大光圈牛头,有效弥补了半幅相机虚化效果和高感上的劣势,且镜头便携性相比全画幅镜头有优势,售价也相对便宜。选择相机品牌从长远来看就是选择品牌下的镜头群,尽管富士相机的机身性价比看似不及索尼,但整套系统的总成本还是要低于索尼全画幅系统。而富士中画幅相机采用G卡口,不可与X卡口镜头通用,目前镜头的选择较少,与成熟的哈苏中画幅系统还有较大差距。
※富士三旗舰X-T、X-Pro、X-H系列有何特点?
X-Pro是富士最早也最有特色的系列,采用类旁轴式的复古设计,带有光电混合取景窗。旁轴光学取景窗非常适合人文街景拍摄,由于旁轴取景的观察范围大于实际拍摄到的画面范围,所以摄影师可通过取景窗看到人物从画面外进入画面内的过程,适合抓拍。除了徕卡,只有富士还在坚持开发旁轴相机,但富士这个旁轴设计并不像徕卡一样支持黄斑对焦,而是创新地采用一块电子屏幕于光学取景窗的右下角,可放大显示对焦画面,确认是否合焦。当然光电混合取景器结构复杂,情怀落地的成本高昂,2016年发布的X-Pro2至今售价过万,注定小众。
X-T系列是富士的主力旗舰,更新速度最快,目前已经来到第三代。X-T系列更注重实用性,在对焦、连拍、视频性能上都优于同代的X-Pro,售价也低不少,外观设计和索尼A7类似,却更有调性。全新一代X-T3是一款非常有市场竞争力的机型,售价9000元左右,采用索尼生产的第四代X-Trans传感器,画质水平是富士APS-C机型中最高的,对焦水平相比过去富士的机型有了大幅改善,最强大的功能是支持4K-10bit-420-60帧视频内录,代表了2018年最顶级的视频录制能力,除了没有防抖外,综合性能、产品格调都优于索尼APS-C旗舰A6500,Dpreview将X-T3评为2018年最佳消费级视频相机。
富士相比其他无反品牌,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缺乏机身防抖,仅仅依靠镜头光学防抖,防抖效果与采用了光学和机身双重防抖的索尼、松下、奥林巴斯相比有所欠缺。X-H1是富士2017年推出的新旗舰,也是富士唯一带有机身五轴防抖的机型,主打视频拍摄功能,售价是三个系列中最高的。但2018年更新的X-T3由于采用了新一代传感器,使得X-H1的视频功能反而不如X-T3,让X-H的定位非常尴尬。
4. Fujifilm/富士X-T3高速连拍无反相机(APS-C微单)¥9,790
富士有八十多年历史,以胶卷闻名世界,同时也是老牌的相机制造商。2012年开发出旗舰级无反相机X-Pro1,宣告进入无反阵营,如今富士已经发展出庞大的相机序列和一批高素质的镜头群,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相机系统。
富士是充满人文情怀的相机品牌,相机常采用复古设计,机身以平直硬朗的线条为主,机身顶部常带有机械式的快门、ISO和曝光补偿转盘,有的相机还带有旁轴光学取景器,亚光金属材质和蒙皮包裹塑造出高颜值的机身。富士是硕果仅存的胶卷制造商,富士相机内搭载了众多胶片模拟滤镜,能直接拍摄出带有胶片颗粒质感的照片。富士的照片直出色彩深受用户喜爱,无需后期修图就能讨好大多数人的眼球。从里到外,富士相机都带有十足的文艺范。
富士相机的传感器也与众不同,其采用的X-Trans传感器通过打乱子像素的排布方式,无需低通滤镜即可消除摩尔纹,避免了低通滤镜对画面锐度的影响,图像清晰度接近全画幅传感器的水准,这是富士APS-C旗舰产品敢于和索尼全画幅A7系列抗衡的资本。但这种传感器也有缺陷,其最低ISO只能下到200,而常规传感器ISO最低可达64,有着3倍的差距。在高感表现和宽容度上,APS-C传感器要跨级挑战全画幅也不太现实。
全画幅的画质无疑更好,但“全”不代表圆满,“全画幅”只是一个被人为定义的尺寸,比全画幅更大的有中画幅,比全画幅小的APS-C画幅,也有更多出于成本、便携性的考虑。如果要选择一款APS-C画幅的机型,那优先推荐富士。尽管索尼、佳能都拥有不少APS-C画幅机型,甚至还有个别性能极其出色的产品,但它们都并不属于各自品牌的旗舰定位产品,在镜头群上最为明显。
APS-C画幅相机:
富士的APS-C相机分为三个各有特色的旗舰系列,X-Pro系列、X-T系列、X-H系列。同一代产品采用完全相同的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在画质上不分高下,但在取景、操控、对焦、功能性上这几个系列完全不同。三者售价在8000-12000元之间。X-Pro采用类旁轴式的复古设计,外观极具特色。X-T系列是富士的主力旗舰,性能最强。富士旗舰相机在画质、对焦、操控、反应速度上都表现出色,但缺少机身防抖是个遗憾,而X-H系列是富士2017年推出的新旗舰,也是富士唯一带有机身五轴防抖的机型,主打视频拍摄功能。
除了三个旗舰系列,富士还有众多面向主流消费市场的机型,它们大多都是上述旗舰系列的减配版本,比如X-T20是X-T2的减配版,外观等比缩小,但减配只在操控性上,画质并没有减配,而售价降低到5000元左右。X-E系列则是X-Pro系列的减配版,机身性能基本不变,只是取消了光电混合取景器,采用单纯的电子取景器代替,售价降低了一倍,可见X-Pro上光电混合取景器确实有极高的成本和附加价值。
X-A系列是富士的入门机型,售价也仅在2000-3500元左右,采用和索尼A5000系列类似的翻转触控屏,以触控为主的操控方式即便小白用户也能轻松上手,每个品牌的入门级机型都大同小异,不过富士独有的胶片模拟功能可令其增色不少。
中画幅相机:
尽管APS-C画幅对大多数人已然够用,但很多专业用户不得不因为画质而转投生产全画幅相机的品牌。2017年富士推出了中画幅无反相机GFX系列,让嫌弃富士底太小的“全幅党”沉默了。如果对画质有极为严肃的要求,那推荐购买富士GFX。富士中画幅的传感器面积比全画幅大70%,过去全画幅对APS-C画幅的所有优势,在中画幅面前都成了劣势。
GFX是目前画幅最大、像素最高的无反系统之一。GFX目前有两款机型:GFX-50S和GFX-50R,都采用5140万像素传感器,机身参数完全相同,仅在操控性上有所区别。GFX-50S更专业,带有肩屏,但也更厚重,GFX-50R更轻薄,售价35000元左右,虽然依旧不是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所能负担的,但对比七万元的哈苏X1D或十几万元的中画幅数码后背,GFX已堪称性价比最高的中画幅相机。
镜头群:
富士龙镜头在专业影视拍摄中具有重要地位,富士EBC镀膜技术被誉为“世界三大镀膜”之一。富士APS-C相机搭配X卡口镜头,拥有超过30款镜头可供选择,包含众多超大光圈牛头,有效弥补了半幅相机虚化效果和高感上的劣势,且镜头便携性相比全画幅镜头有优势,售价也相对便宜。选择相机品牌从长远来看就是选择品牌下的镜头群,尽管富士相机的机身性价比看似不及索尼,但整套系统的总成本还是要低于索尼全画幅系统。而富士中画幅相机采用G卡口,不可与X卡口镜头通用,目前镜头的选择较少,与成熟的哈苏中画幅系统还有较大差距。
※富士三旗舰X-T、X-Pro、X-H系列有何特点?
X-Pro是富士最早也最有特色的系列,采用类旁轴式的复古设计,带有光电混合取景窗。旁轴光学取景窗非常适合人文街景拍摄,由于旁轴取景的观察范围大于实际拍摄到的画面范围,所以摄影师可通过取景窗看到人物从画面外进入画面内的过程,适合抓拍。除了徕卡,只有富士还在坚持开发旁轴相机,但富士这个旁轴设计并不像徕卡一样支持黄斑对焦,而是创新地采用一块电子屏幕于光学取景窗的右下角,可放大显示对焦画面,确认是否合焦。当然光电混合取景器结构复杂,情怀落地的成本高昂,2016年发布的X-Pro2至今售价过万,注定小众。
X-T系列是富士的主力旗舰,更新速度最快,目前已经来到第三代。X-T系列更注重实用性,在对焦、连拍、视频性能上都优于同代的X-Pro,售价也低不少,外观设计和索尼A7类似,却更有调性。全新一代X-T3是一款非常有市场竞争力的机型,售价9000元左右,采用索尼生产的第四代X-Trans传感器,画质水平是富士APS-C机型中最高的,对焦水平相比过去富士的机型有了大幅改善,最强大的功能是支持4K-10bit-420-60帧视频内录,代表了2018年最顶级的视频录制能力,除了没有防抖外,综合性能、产品格调都优于索尼APS-C旗舰A6500,Dpreview将X-T3评为2018年最佳消费级视频相机。
富士相比其他无反品牌,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缺乏机身防抖,仅仅依靠镜头光学防抖,防抖效果与采用了光学和机身双重防抖的索尼、松下、奥林巴斯相比有所欠缺。X-H1是富士2017年推出的新旗舰,也是富士唯一带有机身五轴防抖的机型,主打视频拍摄功能,售价是三个系列中最高的。但2018年更新的X-T3由于采用了新一代传感器,使得X-H1的视频功能反而不如X-T3,让X-H的定位非常尴尬。
5. Hasselblad/哈苏X1D II -50c 5000万像素无反相机(中画幅微单)¥39,990
哈苏起源于1937年的瑞典哥德堡,半个多世纪来,哈苏都是顶级相机的代名词,半数的商业大片用哈苏相机拍摄。哈苏的高度是别的相机品牌难以企及的,它不局限在地表,半世纪前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用哈苏相机记录了人类登月的历史时刻,而今天,大疆“御”无人机带着哈苏相机上天入地,通过更高的角度拍摄这个世界。
哈苏生产过很多品类的相机,有单反、旁轴、数码后背,从胶片到一亿像素,唯一的相同点是中画幅。中画幅是相机画质的巅峰,而哈苏是世界顶级的中画幅品牌。无反是相对更简单高效的相机系统,而哈苏在2016年发布了全世界第一款中画幅无反相机X1D,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X1D是DXOmark排名第一的相机,44x33mm的中画幅传感器,5000万像素,16bit色深,14档的动态范围,这些都是全画幅相机难以匹敌的惊人参数。而包裹这颗强劲内核的相机外壳,却呈现出北欧极简优雅的气质。机身外壳由一整块铝经CNC加工制成,手工打磨,相机正反两面的手柄上完全没有按键,机身仅重725g,比很多全画幅单反还要轻巧,很难看出这是一台专业到骨子的相机。轻便的机身,优雅的造型,让中画幅相机的使用场景大大拓宽,过去的中画幅相机只能呆在影棚里的三脚架上,现在挂在脖子上出门也完全没有违和感。
X1D以触控操作为主,操控性当然不及那些满是拨轮按键的相机,它采用单纯的反差式对焦,对焦速度也比不上动辄几百个对焦点的全画幅相机,它的连拍速度只有不到3张/秒,但按下快门X1D便会产生两百多兆的数据,它就适合优雅而缓慢地拍摄。细小的抖动也容易让X1D的画面糊掉,所以X1D采用更轻柔的镜间快门,它的最高快门同步速度达到1/2000秒,使用闪光灯拍照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是棚拍利器。
X1D的机身售价在七万元左右,这已经是哈苏售价最低的中画幅相机了。目前X1D共有四只中画幅无反镜头选择,还可通过转接环转接12只哈苏H系列的镜头,哈苏的镜头由德国蔡司生产,售价也在两三万元一支。如果想要购置这种便捷的中画幅相机,却又无法承担这样的售价,还可以考虑一下富士。
6. Olympus/奥林巴斯E-M1 Mark II专业抓拍无反相机(微单)¥10,999
奥林巴斯是拥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光学品牌,执着于相机的小型化,在单反时代便开发出一整套小而美的“4/3系统”,虽然小众,却有不少忠实簇拥。在4/3系统基础上,奥林巴斯联合松下开发出世界上首个无反相机系统:M4/3系统。2017年,奥林巴斯在竞争最激烈的日本市场拿下无反相机销量冠军宝座。
奥林巴斯与松下同属M4/3系统阵营,整体性能类似,但设计风格有很大差异。奥林巴斯的外观设计大多复古,以银、灰、黑三色亚光材质和黑色蒙皮相搭配,做工精致考究,是无反相机中的颜值担当。奥林巴斯的相机握感和操控性俱佳,细节处设计皆有功能性考量,并没有为了复古而刻意扭曲。2009年奥林巴斯便发布了旗下第一台无反相机EP-1,平直流畅的机身线条充分发扬了无反相机结构简单的优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后来众多无反相机的设计模板。
M4/3系统受限于传感器较小,高感表现比全画幅系统差1-2档,但奥林巴斯拥有最成熟的机身五轴防抖技术,五轴防抖能通过传感器反向动作补偿左右、上下、旋转带来的摇摆以及垂直、水平的位移,最高能提高5-6档曝光时间,只要经过一点训练,手持曝光一秒也能保持画面清晰,夜间拍摄无需将ISO调到太高,大可放心将快门速度降下来。
奥林巴斯的相机按造型和操控分为两个系列:造型类似小型单反的OM-D系列,及造型类似复古旁轴的PEN系列。OM-D系列里有定位从高到低有EM1、EM5、EM10三个主要型号,PEN系列有准专业级的PEN-F和入门级的E-PL。奥林巴斯同代产品画质都相差无几,主要以操控配置来划分等级。
OM-D系列
EM1是奥林巴斯的最强旗舰,目前更新到第二代产品EM1 Mark II,售价万元左右,拥有复古却专业的外观设计,握感舒适,操控性一流。机身拥有高达每秒18张的追焦连拍速度,速度性媲美售价几万元的索尼A9。
E-M5 Mark II是奥林巴斯的主力机型,定位准专业机型,售价5000元左右,拥有顶级的五轴防抖性能和防水溅防尘防冻机身,造型精致复古,带有高像素模式,可多张连拍合成6400万像素照片,综合体验优秀,备受好评。EM10是OM-D系列的入门机型,可理解为EM5的减配版,没有三防机身,五轴防抖的规格相比EM5要低一档,但由于率先更新到第三代,支持4K视频录制,这是E-M5 Mark II所欠缺的。
PEN系列
奥林巴斯1959年发布了形如旁轴的PEN相机,成为奥林巴斯的经典代表作。在数码时代奥林巴斯复刻了PEN,取名为PEN-F,这是一款非常漂亮的相机,机身结构由一整块铝合金切割而成,工艺精湛,遍布全身的机械结构满足了摄影师们的情怀。PEN-F其实是一款准专业级的相机,各方面性能甚至稍稍优于E-M5,仅次于EM1,售价在6000元左右。
相比OM-D系列的几款相机,PEN-F更适合街拍创作,其内置了丰富的创意滤镜选项,并且带有专门的快捷键。在内置滤镜和修图功能等玩法上,奥林巴斯不输富士,但这些功能完全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的修图软件完成,并非购买相机的理由。
PEN系列除了大将PEN-F,还有老将E-PL系列,它定位入门级,目前已经更新换代到E-PL9,除了黑、银、灰,还有更多配色选项,但材质、做工、设计相比奥林巴斯的其他产品有明显差距,在便携性上也不如同为M4/3阵营的松下GF,售价也更高一些。E-PL相比同价位竞品的主要优势是机身的三轴防抖功能,但机身三轴防抖和其他品牌普遍采用的镜头防抖在效果上并没有显著差距,而画质相比索尼、富士、佳能的同价位的APS-C机型则完全落于下风,便携性、美观性、操控性上也没有占到优势。
镜头群
M4/3阵营的一大优势是镜头群丰富,松下和奥林巴斯的镜头可以互相通用,有超过60枚镜头可供选择,其中有售价较低且体积小巧的饼干头,能充分发挥M4/3系统小巧的优势,也有体积较大锐度极高的专业镜头,让M4/3系统也能完成专业的拍摄任务。早期松下采用纯镜头防抖,奥林巴斯采用纯机身防抖,导致松下的镜头搭载到奥林巴斯的机身上时会有防抖上的冗余,只需要在机内做一番优先级的设置,并不影响使用。
※EM1、EM5、EM10三者定位和性能参数有何区别,如何选购?
EM5是奥林巴斯2012年推出的机型,定位准专业机型,拥有防水溅防尘防冻机身,造型精致复古,综合体验优秀,备受好评。2015年更新到第二代EM5 Mark II,带有能提高6档曝光时长的顶级五轴防抖技术,奥林巴斯利用传感器位移研制出高像素合成功能,传感器通过上下左右每次移动半个像素各拍摄一张照片,将四张1600万像素的照片合成一张6400万像素的高清照片,画面锐度有质的提高,但该功能使用场景受到限制,无论是相机还是拍摄对象都不能有丝毫抖动,否则画面会糊掉。EM5 Mark II配置了一块可360度旋转翻折的触控屏,可以多角度取景和自拍,这是索尼和富士所欠缺的。
EM10是OM-D系列的入门机型,由于2017年率先更新到第三代EM10-Mark III,电子性能反而高于较早发布的EM5 Mark II,两者售价接近,EM10-Mark III支持4K视频录制,但由于定位于入门,机身做工稍逊,没有三防机身,五轴防抖的规格相比EM5要低一档,也没有高像素合成功能,如果更注重拍照功能而非视频,还是建议选择EM5。
EM1是奥林巴斯的旗舰系列,目前更新到第二代产品EM1 Mark II,售价万元左右,拥有复古却专业的外观设计,握感舒适,操控性一流。机身拥有高达每秒18张的追焦连拍速度,速度媲美售价几万元的索尼A9。其支持高码率影院级4K视频拍摄,还能通过像素位移合成8000万像素高清画面。E-M1是奥林巴斯唯一带有相位对焦的机型,转接曾经的4/3系统镜头也能快速对焦。如果对画幅没有执念,那EM1堪称一台无懈可击的全能相机。
7. Olympus/奥林巴斯E-M5 Mark II 5轴防抖无反相机(微单)¥3,389
奥林巴斯是拥有八十多年历史的光学品牌,执着于相机的小型化,在单反时代便开发出一整套小而美的“4/3系统”,虽然小众,却有不少忠实簇拥。在4/3系统基础上,奥林巴斯联合松下开发出世界上首个无反相机系统:M4/3系统。2017年,奥林巴斯在竞争最激烈的日本市场拿下无反相机销量冠军宝座。
奥林巴斯与松下同属M4/3系统阵营,整体性能类似,但设计风格有很大差异。奥林巴斯的外观设计大多复古,以银、灰、黑三色亚光材质和黑色蒙皮相搭配,做工精致考究,是无反相机中的颜值担当。奥林巴斯的相机握感和操控性俱佳,细节处设计皆有功能性考量,并没有为了复古而刻意扭曲。2009年奥林巴斯便发布了旗下第一台无反相机EP-1,平直流畅的机身线条充分发扬了无反相机结构简单的优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后来众多无反相机的设计模板。
M4/3系统受限于传感器较小,高感表现比全画幅系统差1-2档,但奥林巴斯拥有最成熟的机身五轴防抖技术,五轴防抖能通过传感器反向动作补偿左右、上下、旋转带来的摇摆以及垂直、水平的位移,最高能提高5-6档曝光时间,只要经过一点训练,手持曝光一秒也能保持画面清晰,夜间拍摄无需将ISO调到太高,大可放心将快门速度降下来。
奥林巴斯的相机按造型和操控分为两个系列:造型类似小型单反的OM-D系列,及造型类似复古旁轴的PEN系列。OM-D系列里有定位从高到低有EM1、EM5、EM10三个主要型号,PEN系列有准专业级的PEN-F和入门级的E-PL。奥林巴斯同代产品画质都相差无几,主要以操控配置来划分等级。
OM-D系列
EM1是奥林巴斯的最强旗舰,目前更新到第二代产品EM1 Mark II,售价万元左右,拥有复古却专业的外观设计,握感舒适,操控性一流。机身拥有高达每秒18张的追焦连拍速度,速度性媲美售价几万元的索尼A9。
E-M5 Mark II是奥林巴斯的主力机型,定位准专业机型,售价5000元左右,拥有顶级的五轴防抖性能和防水溅防尘防冻机身,造型精致复古,带有高像素模式,可多张连拍合成6400万像素照片,综合体验优秀,备受好评。EM10是OM-D系列的入门机型,可理解为EM5的减配版,没有三防机身,五轴防抖的规格相比EM5要低一档,但由于率先更新到第三代,支持4K视频录制,这是E-M5 Mark II所欠缺的。
PEN系列
奥林巴斯1959年发布了形如旁轴的PEN相机,成为奥林巴斯的经典代表作。在数码时代奥林巴斯复刻了PEN,取名为PEN-F,这是一款非常漂亮的相机,机身结构由一整块铝合金切割而成,工艺精湛,遍布全身的机械结构满足了摄影师们的情怀。PEN-F其实是一款准专业级的相机,各方面性能甚至稍稍优于E-M5,仅次于EM1,售价在6000元左右。
相比OM-D系列的几款相机,PEN-F更适合街拍创作,其内置了丰富的创意滤镜选项,并且带有专门的快捷键。在内置滤镜和修图功能等玩法上,奥林巴斯不输富士,但这些功能完全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的修图软件完成,并非购买相机的理由。
PEN系列除了大将PEN-F,还有老将E-PL系列,它定位入门级,目前已经更新换代到E-PL9,除了黑、银、灰,还有更多配色选项,但材质、做工、设计相比奥林巴斯的其他产品有明显差距,在便携性上也不如同为M4/3阵营的松下GF,售价也更高一些。E-PL相比同价位竞品的主要优势是机身的三轴防抖功能,但机身三轴防抖和其他品牌普遍采用的镜头防抖在效果上并没有显著差距,而画质相比索尼、富士、佳能的同价位的APS-C机型则完全落于下风,便携性、美观性、操控性上也没有占到优势。
镜头群
M4/3阵营的一大优势是镜头群丰富,松下和奥林巴斯的镜头可以互相通用,有超过60枚镜头可供选择,其中有售价较低且体积小巧的饼干头,能充分发挥M4/3系统小巧的优势,也有体积较大锐度极高的专业镜头,让M4/3系统也能完成专业的拍摄任务。早期松下采用纯镜头防抖,奥林巴斯采用纯机身防抖,导致松下的镜头搭载到奥林巴斯的机身上时会有防抖上的冗余,只需要在机内做一番优先级的设置,并不影响使用。
※EM1、EM5、EM10三者定位和性能参数有何区别,如何选购?
EM5是奥林巴斯2012年推出的机型,定位准专业机型,拥有防水溅防尘防冻机身,造型精致复古,综合体验优秀,备受好评。2015年更新到第二代EM5 Mark II,带有能提高6档曝光时长的顶级五轴防抖技术,奥林巴斯利用传感器位移研制出高像素合成功能,传感器通过上下左右每次移动半个像素各拍摄一张照片,将四张1600万像素的照片合成一张6400万像素的高清照片,画面锐度有质的提高,但该功能使用场景受到限制,无论是相机还是拍摄对象都不能有丝毫抖动,否则画面会糊掉。EM5 Mark II配置了一块可360度旋转翻折的触控屏,可以多角度取景和自拍,这是索尼和富士所欠缺的。
EM10是OM-D系列的入门机型,由于2017年率先更新到第三代EM10-Mark III,电子性能反而高于较早发布的EM5 Mark II,两者售价接近,EM10-Mark III支持4K视频录制,但由于定位于入门,机身做工稍逊,没有三防机身,五轴防抖的规格相比EM5要低一档,也没有高像素合成功能,如果更注重拍照功能而非视频,还是建议选择EM5。
EM1是奥林巴斯的旗舰系列,目前更新到第二代产品EM1 Mark II,售价万元左右,拥有复古却专业的外观设计,握感舒适,操控性一流。机身拥有高达每秒18张的追焦连拍速度,速度媲美售价几万元的索尼A9。其支持高码率影院级4K视频拍摄,还能通过像素位移合成8000万像素高清画面。E-M1是奥林巴斯唯一带有相位对焦的机型,转接曾经的4/3系统镜头也能快速对焦。如果对画幅没有执念,那EM1堪称一台无懈可击的全能相机。
8. Fujifilm/富士X-E3简约复古无反相机(APS-C微单)¥4,999
富士有八十多年历史,以胶卷闻名世界,同时也是老牌的相机制造商。2012年开发出旗舰级无反相机X-Pro1,宣告进入无反阵营,如今富士已经发展出庞大的相机序列和一批高素质的镜头群,是一个十分成熟的相机系统。
富士是充满人文情怀的相机品牌,相机常采用复古设计,机身以平直硬朗的线条为主,机身顶部常带有机械式的快门、ISO和曝光补偿转盘,有的相机还带有旁轴光学取景器,亚光金属材质和蒙皮包裹塑造出高颜值的机身。富士是硕果仅存的胶卷制造商,富士相机内搭载了众多胶片模拟滤镜,能直接拍摄出带有胶片颗粒质感的照片。富士的照片直出色彩深受用户喜爱,无需后期修图就能讨好大多数人的眼球。从里到外,富士相机都带有十足的文艺范。
富士相机的传感器也与众不同,其采用的X-Trans传感器通过打乱子像素的排布方式,无需低通滤镜即可消除摩尔纹,避免了低通滤镜对画面锐度的影响,图像清晰度接近全画幅传感器的水准,这是富士APS-C旗舰产品敢于和索尼全画幅A7系列抗衡的资本。但这种传感器也有缺陷,其最低ISO只能下到200,而常规传感器ISO最低可达64,有着3倍的差距。在高感表现和宽容度上,APS-C传感器要跨级挑战全画幅也不太现实。
全画幅的画质无疑更好,但“全”不代表圆满,“全画幅”只是一个被人为定义的尺寸,比全画幅更大的有中画幅,比全画幅小的APS-C画幅,也有更多出于成本、便携性的考虑。如果要选择一款APS-C画幅的机型,那优先推荐富士。尽管索尼、佳能都拥有不少APS-C画幅机型,甚至还有个别性能极其出色的产品,但它们都并不属于各自品牌的旗舰定位产品,在镜头群上最为明显。
APS-C画幅相机:
富士的APS-C相机分为三个各有特色的旗舰系列,X-Pro系列、X-T系列、X-H系列。同一代产品采用完全相同的图像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在画质上不分高下,但在取景、操控、对焦、功能性上这几个系列完全不同。三者售价在8000-12000元之间。X-Pro采用类旁轴式的复古设计,外观极具特色。X-T系列是富士的主力旗舰,性能最强。富士旗舰相机在画质、对焦、操控、反应速度上都表现出色,但缺少机身防抖是个遗憾,而X-H系列是富士2017年推出的新旗舰,也是富士唯一带有机身五轴防抖的机型,主打视频拍摄功能。
除了三个旗舰系列,富士还有众多面向主流消费市场的机型,它们大多都是上述旗舰系列的减配版本,比如X-T20是X-T2的减配版,外观等比缩小,但减配只在操控性上,画质并没有减配,而售价降低到5000元左右。X-E系列则是X-Pro系列的减配版,机身性能基本不变,只是取消了光电混合取景器,采用单纯的电子取景器代替,售价降低了一倍,可见X-Pro上光电混合取景器确实有极高的成本和附加价值。
X-A系列是富士的入门机型,售价也仅在2000-3500元左右,采用和索尼A5000系列类似的翻转触控屏,以触控为主的操控方式即便小白用户也能轻松上手,每个品牌的入门级机型都大同小异,不过富士独有的胶片模拟功能可令其增色不少。
中画幅相机:
尽管APS-C画幅对大多数人已然够用,但很多专业用户不得不因为画质而转投生产全画幅相机的品牌。2017年富士推出了中画幅无反相机GFX系列,让嫌弃富士底太小的“全幅党”沉默了。如果对画质有极为严肃的要求,那推荐购买富士GFX。富士中画幅的传感器面积比全画幅大70%,过去全画幅对APS-C画幅的所有优势,在中画幅面前都成了劣势。
GFX是目前画幅最大、像素最高的无反系统之一。GFX目前有两款机型:GFX-50S和GFX-50R,都采用5140万像素传感器,机身参数完全相同,仅在操控性上有所区别。GFX-50S更专业,带有肩屏,但也更厚重,GFX-50R更轻薄,售价35000元左右,虽然依旧不是大多数摄影爱好者所能负担的,但对比七万元的哈苏X1D或十几万元的中画幅数码后背,GFX已堪称性价比最高的中画幅相机。
镜头群:
富士龙镜头在专业影视拍摄中具有重要地位,富士EBC镀膜技术被誉为“世界三大镀膜”之一。富士APS-C相机搭配X卡口镜头,拥有超过30款镜头可供选择,包含众多超大光圈牛头,有效弥补了半幅相机虚化效果和高感上的劣势,且镜头便携性相比全画幅镜头有优势,售价也相对便宜。选择相机品牌从长远来看就是选择品牌下的镜头群,尽管富士相机的机身性价比看似不及索尼,但整套系统的总成本还是要低于索尼全画幅系统。而富士中画幅相机采用G卡口,不可与X卡口镜头通用,目前镜头的选择较少,与成熟的哈苏中画幅系统还有较大差距。
※富士三旗舰X-T、X-Pro、X-H系列有何特点?
X-Pro是富士最早也最有特色的系列,采用类旁轴式的复古设计,带有光电混合取景窗。旁轴光学取景窗非常适合人文街景拍摄,由于旁轴取景的观察范围大于实际拍摄到的画面范围,所以摄影师可通过取景窗看到人物从画面外进入画面内的过程,适合抓拍。除了徕卡,只有富士还在坚持开发旁轴相机,但富士这个旁轴设计并不像徕卡一样支持黄斑对焦,而是创新地采用一块电子屏幕于光学取景窗的右下角,可放大显示对焦画面,确认是否合焦。当然光电混合取景器结构复杂,情怀落地的成本高昂,2016年发布的X-Pro2至今售价过万,注定小众。
X-T系列是富士的主力旗舰,更新速度最快,目前已经来到第三代。X-T系列更注重实用性,在对焦、连拍、视频性能上都优于同代的X-Pro,售价也低不少,外观设计和索尼A7类似,却更有调性。全新一代X-T3是一款非常有市场竞争力的机型,售价9000元左右,采用索尼生产的第四代X-Trans传感器,画质水平是富士APS-C机型中最高的,对焦水平相比过去富士的机型有了大幅改善,最强大的功能是支持4K-10bit-420-60帧视频内录,代表了2018年最顶级的视频录制能力,除了没有防抖外,综合性能、产品格调都优于索尼APS-C旗舰A6500,Dpreview将X-T3评为2018年最佳消费级视频相机。
富士相比其他无反品牌,一个明显的缺陷是缺乏机身防抖,仅仅依靠镜头光学防抖,防抖效果与采用了光学和机身双重防抖的索尼、松下、奥林巴斯相比有所欠缺。X-H1是富士2017年推出的新旗舰,也是富士唯一带有机身五轴防抖的机型,主打视频拍摄功能,售价是三个系列中最高的。但2018年更新的X-T3由于采用了新一代传感器,使得X-H1的视频功能反而不如X-T3,让X-H的定位非常尴尬。
9. Panasonic/松下GF10K广角自拍无反相机(微单)¥2,498
松下是无反相机的开山鼻祖,2008年发布了世界上首台无反相机LUMIX G1,去除了单反上的反光板和五棱镜后,相机厚度大幅缩减,改变了沿袭几十年的取景方式,但性能却丝毫没有减弱。LUMIX G1在相机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无反系统走过十年,已成为能与单反正面抗衡的主流相机系统,全面取代单反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主流相机品牌都有各自专属的镜头卡口标准,无法和其他品牌的镜头兼容,所以购买相机除了要看机身性能,也需要关注品牌下的镜头群。在相机领域,松下相比佳能、尼康、索尼而言相对小众,从G1开始,松下便使用与奥林巴斯合作开发的M4/3系统,M4/3系统完全开放,如今很多相机行业的后起之秀都使用M4/3系统,比如大疆和小蚁。使用统一卡口的好处是镜头能够通用,松下相机搭配奥林巴斯的M4/3镜头也能正常使用。M4/3系统发展最早,且厂家最多,目前拥有最庞大的镜头群,超过60款镜头可供选择,而且售价也是主流镜头群中最低的。
或许松下和奥林巴斯当初在制定M4/3无反系统时没能料到无反相机能够颠覆相机行业,M4/3系统的规格现在看来显得有些保守,在大底当道的今天,小画幅在专业领域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具体表现是高感不足、像素较低、欠缺虚化能力。
上有画质更好的专业相机,下有拍照越来越方便的手机,M4/3系统的定位目前比较尴尬。松下也尽可能扬长避短,专业机型主攻视频拍摄,入门机型主打便携易用。松下相机大致分为专攻视频拍摄的GH系列,专攻拍照的G系列,小巧易用的GF系列,以及还在开发中的全画幅系统。
专业视频相机GH系列
GH系列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每一代都是当时的视频性能标杆,随着视频制作流程的简化,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相机来拍摄视频。2017年发布的GH5支持内录4K-10bit-422-30帧视频,支持可变帧率拍摄,最高支持4K-60帧,1080P-180帧的升格视频拍摄,规格之高至今少有敌手,尤其是可自由翻转的触控屏以及顶级的五轴防抖加持,无论是手持拍摄还是自拍Vlog,GH5都能完美胜任,已然是当前最热门的专业级视频相机,售价万元左右。
GH5也有一些固有缺陷,采用单纯的反差式对焦,视频自动追焦性能较弱,经常要依靠手动对焦,其次受限于画幅,高感表现相比竞品要稍差。GH5是一台兼顾了视频功能的相机,而新品GH5S则完全进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摄像机,GH5S传感器只有1020万像素,首次在相机中运用了高端摄影机上的双原生ISO技术,高感表现有了质的飞跃,被誉为暗夜精灵。其视频码率、升格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支持院级4K-HDR视频录制,更好的散热表现让其录制高码率视频时无时间限制。GH5S的门槛相比GH5要大幅提高,除了售价达到15000元外,移除了五轴防抖功能,需要外置稳定器,需要更专业的团队来操作。
G系列是松下老兵,G1是世界上第一台无反相机,目前已经发展到G9,无论对焦、连拍、视频、画质都是M4/3阵营中的顶级水准,但售价也达到索尼A7R2的水平。早年松下无反相机在对焦速度和连拍速度上大幅领先索尼和富士,但在今天这些差距已被追上,且小画幅的劣势难以弥补,如果要选购一台用于拍照的专业级相机,M4/3系统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松下在2018年宣布进军全画幅市场,新品计划已经公布,松下再次选择了在卡口规格上结盟,与适马、徕卡结成L卡口联盟,届时可能成为索尼全画幅系统最有力的竞争者。
便携入门相机GF系列
GF系列主要面对消费级主流市场,GF又被为“女朋友”,造型复古,做工精美,颜值颇高,充分发扬了M4/3系统小巧的优势,即便装上镜头也能轻松塞进口袋。虽然GF系列外观小巧,但却不能轻视它的性能,松下的高速连拍和对焦速度是传统优势,通过触控屏可“指哪打哪”,操作行云流水,还能通过算法实现先拍照后对焦等多种玩法,用户体验很好。GF还带有翻转屏,自拍美颜也不在话下。相比索尼、富士及佳能的入门相机,松下GF系列更加便携易用,性能上也完全不落于下风,配上M4/3庞大且售价相对较低的镜头群,GF用途丰俭由人,即便是专业摄影师,有时也会因其便携性而买上一台作为备机。
10. Panasonic/松下GF9K 4K连拍无反相机(微单)¥2,498
松下是无反相机的开山鼻祖,2008年发布了世界上首台无反相机LUMIX G1,去除了单反上的反光板和五棱镜后,相机厚度大幅缩减,改变了沿袭几十年的取景方式,但性能却丝毫没有减弱。LUMIX G1在相机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无反系统走过十年,已成为能与单反正面抗衡的主流相机系统,全面取代单反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主流相机品牌都有各自专属的镜头卡口标准,无法和其他品牌的镜头兼容,所以购买相机除了要看机身性能,也需要关注品牌下的镜头群。在相机领域,松下相比佳能、尼康、索尼而言相对小众,从G1开始,松下便使用与奥林巴斯合作开发的M4/3系统,M4/3系统完全开放,如今很多相机行业的后起之秀都使用M4/3系统,比如大疆和小蚁。使用统一卡口的好处是镜头能够通用,松下相机搭配奥林巴斯的M4/3镜头也能正常使用。M4/3系统发展最早,且厂家最多,目前拥有最庞大的镜头群,超过60款镜头可供选择,而且售价也是主流镜头群中最低的。
或许松下和奥林巴斯当初在制定M4/3无反系统时没能料到无反相机能够颠覆相机行业,M4/3系统的规格现在看来显得有些保守,在大底当道的今天,小画幅在专业领域的运用受到很大限制,具体表现是高感不足、像素较低、欠缺虚化能力。
上有画质更好的专业相机,下有拍照越来越方便的手机,M4/3系统的定位目前比较尴尬。松下也尽可能扬长避短,专业机型主攻视频拍摄,入门机型主打便携易用。松下相机大致分为专攻视频拍摄的GH系列,专攻拍照的G系列,小巧易用的GF系列,以及还在开发中的全画幅系统。
专业视频相机GH系列
GH系列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每一代都是当时的视频性能标杆,随着视频制作流程的简化,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相机来拍摄视频。2017年发布的GH5支持内录4K-10bit-422-30帧视频,支持可变帧率拍摄,最高支持4K-60帧,1080P-180帧的升格视频拍摄,规格之高至今少有敌手,尤其是可自由翻转的触控屏以及顶级的五轴防抖加持,无论是手持拍摄还是自拍Vlog,GH5都能完美胜任,已然是当前最热门的专业级视频相机,售价万元左右。
GH5也有一些固有缺陷,采用单纯的反差式对焦,视频自动追焦性能较弱,经常要依靠手动对焦,其次受限于画幅,高感表现相比竞品要稍差。GH5是一台兼顾了视频功能的相机,而新品GH5S则完全进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摄像机,GH5S传感器只有1020万像素,首次在相机中运用了高端摄影机上的双原生ISO技术,高感表现有了质的飞跃,被誉为暗夜精灵。其视频码率、升格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支持院级4K-HDR视频录制,更好的散热表现让其录制高码率视频时无时间限制。GH5S的门槛相比GH5要大幅提高,除了售价达到15000元外,移除了五轴防抖功能,需要外置稳定器,需要更专业的团队来操作。
G系列是松下老兵,G1是世界上第一台无反相机,目前已经发展到G9,无论对焦、连拍、视频、画质都是M4/3阵营中的顶级水准,但售价也达到索尼A7R2的水平。早年松下无反相机在对焦速度和连拍速度上大幅领先索尼和富士,但在今天这些差距已被追上,且小画幅的劣势难以弥补,如果要选购一台用于拍照的专业级相机,M4/3系统并不是明智的选择。松下在2018年宣布进军全画幅市场,新品计划已经公布,松下再次选择了在卡口规格上结盟,与适马、徕卡结成L卡口联盟,届时可能成为索尼全画幅系统最有力的竞争者。
便携入门相机GF系列
GF系列主要面对消费级主流市场,GF又被为“女朋友”,造型复古,做工精美,颜值颇高,充分发扬了M4/3系统小巧的优势,即便装上镜头也能轻松塞进口袋。虽然GF系列外观小巧,但却不能轻视它的性能,松下的高速连拍和对焦速度是传统优势,通过触控屏可“指哪打哪”,操作行云流水,还能通过算法实现先拍照后对焦等多种玩法,用户体验很好。GF还带有翻转屏,自拍美颜也不在话下。相比索尼、富士及佳能的入门相机,松下GF系列更加便携易用,性能上也完全不落于下风,配上M4/3庞大且售价相对较低的镜头群,GF用途丰俭由人,即便是专业摄影师,有时也会因其便携性而买上一台作为备机。